汉语中的框式介词

被引:180
作者
刘丹青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
关键词
框式介词; 后置词; 动因; 联系项原则; 句法范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146.2 [词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基于语言类型学的理论框架,根据汉语的共时和历时材料,考察汉语中的框式介词,即在名词短语前后由前置词和后置词一起构成的介词结构。论文分析了汉语后置词发生发展的动因,认为前置词短语从动词后为主演变为动词前为主,使汉语前置词不再位于联系项倾向占据的中介位置,违背了Dik的联系项居中原则,从而促使方位名词等一些词语发展出后置词的用法,并与前置词一起组成框式介词。论文并通过比较其它语言的框式介词等类似现象,从共时角度分析了框式介词中前置词和后置词各自的句法范域(domain),指出了范域大小与语义抽象度的关系,并指出框式介词本质上是一种句法组合现象,而不是一种词汇现象。
引用
收藏
页码:241 / 253+316 +31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介词“于”的起源和发展 [J].
郭锡良 .
中国语文, 1997, (02) :131-138
[2]  
汉语介词词组词序的历史演变[M].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 张赪著, 2002
[3]  
现代汉语方所系统研究[M].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储泽祥著, 1997
[4]  
虚词历时词典[M]. 湖北人民出版社 , 何金松编纂, 1994
[5]  
隋唐五代汉语研究[M]. 山东教育出版社 , 程湘清主编, 1992
[6]  
斯瓦希里语语法[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章培智, 1990
[7]  
现代汉语虚词散论[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陆俭明, 1985
[8]  
CHINESE POSTPOSITIONS? - AGAIN / 再论汉语 '后置词'[J] . Thomas Ernst.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 198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