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西油田下白垩统裂缝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6
作者
周晓峰 [1 ,2 ]
于均民 [3 ]
杨双 [4 ]
何顺利 [1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2]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4] 中国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酒西盆地; 青南凹陷; 青西油田; 下白垩统; 储集层; 切层缝;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岩心和成像测井等资料表明,酒西盆地青南凹陷下白垩统发育北东-南西走向和北西-南东走向的一对共轭切层缝,它们是青西油田下白垩统油气藏储集层中的重要裂缝类型。通过对青西油田下白垩统沉积特征、成岩作用和构造应力场的综合分析,认为在窟窿山冲断片北部的窿7-窿4井区以及柳沟庄冲断片,发育大量北东-南西向切层缝,其数量明显多于北西-南东向构造切层缝;在窟窿山冲断片南部的窿8-窿10井区,发育大量北西-南东向切层缝,与北东-南西向构造切层缝相比,前者在数量上占主导。这些占据主导地位的切层缝,其雏型是差异压实作用形成的,在构造应力作用下进一步发育和定型。
引用
收藏
页码:703 / 70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酒西盆地喜马拉雅运动特征与油气成藏 [J].
周晓峰 ;
赵应成 ;
张亚军 .
新疆石油地质, 2005, (04) :393-396
[2]   青西油田下白垩统下沟组泥云岩储集层特征 [J].
杨红梅 ;
汪满福 ;
杨麟科 ;
王蓉 ;
李玉兰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6) :47-50
[3]   祁连山北缘逆掩推覆带构造及成藏特征 [J].
肖文华 ;
魏军 .
新疆石油地质, 2003, (06) :533-535
[4]   青西油田下白垩统下沟组储集层特征 [J].
杜文博 ;
程少林 ;
陈建军 ;
杨麟科 ;
方国玉 ;
张建国 ;
汪满福 .
新疆石油地质, 2003, (01) :38-40+3
[5]   柳沟庄—窟窿山油藏储集层裂缝类型及特征 [J].
闫伟鹏 ;
朱筱敏 ;
张琴 ;
古莉 ;
张群伟 ;
张振 ;
王小善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1) :80-83
[6]   酒西盆地青西地区油气藏裂缝研究 [J].
马国福 ;
魏军 ;
汪满福 .
新疆石油地质, 2002, (01) :44-45+3
[7]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油气储层重点实验室论文集.[M].罗平;贾爱林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