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灾区滑坡的成因及典型实例分析

被引:9
作者
董金玉 [1 ]
杨国香 [2 ]
杨继红 [1 ]
王东 [2 ]
机构
[1]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坡体地质结构; 强地震动; 结构面; 坡度; 破坏过程;
D O I
10.19760/j.ncwu.zk.2011.05.003
中图分类号
P642.22 [滑坡];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滑坡是汶川地震灾区最主要的次生地质灾害类型,在灾区分布广泛,数量众多,破坏强度大,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安全隐患.首先,从地形地貌、坡体地质结构、地层岩性、地震动、坡体的稳定状态、风化作用和河流作用等方面对汶川地震灾区滑坡形成原因进行研究,断裂带附近强地震动和坡体地质结构是大量滑坡形成的主要原因;其次,对典型实例王家岩滑坡和北川新中滑坡成因进行分析,距离断裂带较近或沿断裂带的强地震动和倾向坡外发育的结构面是滑坡形成的主要原因,而坡度较陡或坡体已经处于欠稳定状态则进一步促进了滑坡的发生.研究成果对地震灾区滑坡灾害的认识和防治有一定的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2008汶川大地震极端滑坡事件初步研究 [J].
吴树仁 ;
王涛 ;
石玲 ;
孙萍 ;
石菊松 ;
李滨 ;
辛鹏 ;
汪华斌 .
工程地质学报, 2010, 18 (02) :145-159
[2]   汶川MS8.0级地震诱发崩滑特点及其与地震动参数对应关系初析 [J].
王秀英 ;
聂高众 .
岩土工程学报, 2009, 31 (09) :1378-1383
[3]   汶川地震北川县城地质灾害调查与初步分析 [J].
王根龙 ;
张军慧 ;
刘红帅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9, 20 (03) :47-51
[4]   汶川八级地震滑坡高速远程特征分析 [J].
殷跃平 .
工程地质学报, 2009, 17 (02) :153-166
[5]   “5.12”汶川大地震触发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研究 [J].
黄润秋 ;
李为乐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 27 (12) :2585-2592
[6]   安县西部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及工程地质力学问题思考 [J].
杨志法 ;
赵汝斌 ;
王靖 ;
张路青 ;
袁广祥 ;
高千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 (09) :1807-1813
[7]   地震滑坡启程剧动的机理研究及离散元模拟 [J].
毛彦龙 ;
胡广韬 ;
毛新虎 ;
石耀武 .
工程地质学报, 2001, (01) :7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