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S-c座位的PCR标记精细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被引:19
作者
张泽民
张桂权
机构
[1] 华南农业大学植物分子育种研究中心,华南农业大学植物分子育种研究中心广东广州,,广东广州,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杂种不育性; 基因定位; STS; SSLP; 栽培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以粳型品种台中 65及其近等基因 F1不育系 TISL 5为材料 ,利用 STS和 SSL P标记对水稻F1花粉不育基因座位 S- c进行了精细定位 ,RG2 2 7STS和 RM2 18分别位于 S- c的两侧 ,与 S- c的距离分别为 0 .3c M和 4 .3c M。通过对 4 0个籼、粳和中间型品系标记基因型的鉴定 ,分析了分子标记基因型与 S- c基因型之间的关系 ,建立了以 PCR为基础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体系。利用 RG2 2 7STS和RM2 18标记对来自 TISL5的 S- ci/ S- ci 基因型的选择 ,准确度达 10 0 %。
引用
收藏
页码:704 / 70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栽培稻F1花粉不育基因座S-α的分子定位 [J].
庄楚雄 ;
张桂权 ;
梅曼彤 ;
卢永根 .
遗传学报, 1999, (03) :213-218
[2]   第三次水稻育种革命展望 [J].
张桂权 ;
卢永根 .
世界农业, 1997, (06) :21-22
[3]   栽培稻(Oryzasativa)杂种不育性的遗传研究──Ⅳ.F1花粉不育性的基因型 [J].
张桂权,卢永根,张华,杨进昌,刘桂富 .
遗传学报, 1994, (01) :34-41
[4]   栽培稻杂种不育性的遗传研究——Ⅲ.不同类型品种F1花粉不育性的等位基因分化 [J].
张桂权 ;
卢永根 ;
刘桂富 ;
杨进昌 ;
张华 .
遗传学报, 1993, (06) :541-551
[5]   栽培稻杂种不育性的遗传研究Ⅱ.F1花粉不育性的基因模式 [J].
张桂权 ;
卢永根 .
遗传学报, 1993, (03) :222-228
[6]   栽培稻(Dryzasativa)杂种不育性的遗传研究Ⅰ.等基因F1不育系杂种不育性的双列分析 [J].
张桂权 ;
卢永根 .
中国水稻科学, 1989, (03) :97-101
[7]   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设想 [J].
袁隆平 .
杂交水稻, 1987, (01) :1-3
[8]  
Mapping and genome organization of microsatellite sequences in rice (Oryza sativa L.)[J] . S. Temnykh,William D. Park,Nicola Ayres,Sam Cartinhour,N. Hauck,L. Lipovich,Y. G. Cho,T. Ishii,S. R. McCouch.TAG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2000 (5)
[9]  
Development of a microsatellite framework map providing genome-wide coverage in rice (Oryza sativa L.)[J] . X. Chen,S. Temnykh,Y. Xu,Y. G. Cho,S. R. McCouch.TAG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1997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