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地区大气30~60天低频振荡及其对南海夏季风的可能影响

被引:19
作者
陈尚锋 [1 ,2 ]
温之平 [2 ]
陈文 [1 ]
机构
[1] 不详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季风系统研究中心
[3] 不详
[4] 中山大学季风与环境中心/大气科学系
[5] 不详
关键词
3060天低频振荡; 南海夏季风; 活跃状态; 不活跃状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5.4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利用1979~2008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和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第二套再分析资料、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向外长波辐射(OLR)资料及1979~2007年全球降水资料(CMAP),分析了南海地区热带大气的低频振荡及其对南海夏季风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夏半年南海地区存在显著的30~60天的周期振荡。当30~60天低频振荡处于活跃位相时,南海及其周围地区的低层大气为低频西南风,南海和菲律宾北部为低频气旋流场且为正的位涡度,对应着增强的南海夏季风槽和南海夏季风;当30~60天低频振荡处于不活跃位相时,情形正好相反。进一步的研究揭示出,夏半年30~60天低频振荡变化的空间型与夏半年平均场的年际变化的空间分布非常相似,并且南海及其附近地区的30~60天低频振荡活动的年际变化对夏半年平均场的年际变化有显著的贡献。强、弱南海夏季风年30~60天低频振荡活动的比较也说明,强的南海夏季风年30~60天低频振荡活跃状态发生的概率大于不活跃状态发生的概率,而弱的南海夏季风年则是不活跃状态发生的概率大于活跃状态发生的概率。因此,南海地区30~60天低频振荡对南海夏季风很可能有重要影响,当30~60天低频振荡的活跃状态处于主导时,南海夏季风往往会偏强;反之,如果不活跃状态处于主导时,南海夏季风往往会偏弱。
引用
收藏
页码:982 / 99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中高纬大气环流异常和低纬30~60天低频对流活动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影响 [J].
温之平 ;
黄荣辉 ;
贺海晏 ;
蓝光东 .
大气科学, 2006, (05) :952-964
[2]   南海夏季风建立日期的确定和东亚夏季风强度指数的选取 [J].
高辉 ;
梁建茵 .
热带气象学报, 2005, (05) :525-532
[3]   1991年江淮梅雨与副热带高压的低频振荡 [J].
毛江玉 ;
吴国雄 .
气象学报, 2005, (05) :762-770
[4]   东亚夏季风区的低频振荡对长江中下游旱涝的影响 [J].
琚建华 ;
赵尔旭 .
热带气象学报, 2005, (02) :163-171
[5]   南海夏季风爆发的环流特征及指标研究 [J].
张秀芝 ;
李江龙 ;
闫俊岳 ;
丁一汇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2, (03) :321-331
[6]   用湿位涡定义的南海西南季风指数及其与我国区域降水的关系研究 [J].
姚永红 ;
钱永甫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6) :781-788
[7]   强弱南海夏季风活动及大气季节内振荡(英文) [J].
李崇银 ;
龙振夏 ;
张庆云 .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1, (06) :1146-1160
[8]   1998年南海夏季风的爆发与大气季节内振荡的活动 [J].
穆明权 ;
李崇银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0, (04) :375-387
[9]   南海夏季风的建立及强度变化 [J].
梁建茵 ;
吴尚森 ;
游积平 .
热带气象学报, 1999, (02) :97-105
[10]   南海夏季风的低频特征 [J].
林爱兰 .
热带气象学报, 1998, (02) :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