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生态补偿:减畜和补偿的对等关系

被引:45
作者
胡振通
孔德帅
魏同洋
靳乐山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关键词
草原生态补偿; 减畜; 补偿;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草畜平衡奖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 [草地学、草原学];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中国草原生态补偿是通过补助和奖励的政策手段达到减畜和草畜平衡的政策目标,最终使牧民收入不减少的条件下草原退化得到减缓。论文首先从理论上提出一个分析草原生态补偿减畜和补偿对等关系的框架,然后以内蒙古四子王旗查干补力格苏木为例,对草原生态补偿减畜和补偿的对等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因为超载情况存在空间异质性和牧户差异性,实际的超载率较统计的超载率被低估了。补偿在区域总量上是不足够的,维持区域总量补偿足够的草畜平衡奖励标准应为28.5元/hm2。减畜和补偿存在严重的不对等关系,47.9%的资金给了那些不需要减畜的牧户,减畜比例0%;5.5%的资金给了那些需要减畜也愿意减畜的牧户,减畜比例1.2%;46.6%的资金给了那些需要减畜但只愿意部分减畜的牧户,减畜比例98.8%。预期能够实现的减畜比例仅为8.3%,由于牧户超载程度存在显著的差异,预期能够实现的减畜比例对草畜平衡奖励标准和每羊单位损失均不敏感。为了达到草原生态保护的目的,保障减畜的有效达成,应该将超载程度纳入草畜平衡奖励的政策设计中。中小牧户是草原超载的主体,"将超载程度纳入草畜平衡奖励的政策设计"的真正含义是"将草畜平衡奖励向中小牧户做出适当倾斜"。"超越"草畜平衡奖励,减少中小牧户的数量,扩大牧户的草场经营规模,促进牧区牧户的适度规模经营才是实现草原可持续发展的出路所在。
引用
收藏
页码:1846 / 1859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草畜平衡补偿政策的受偿主体差异性探析——不同规模牧户草畜平衡差异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 [J].
李金亚 ;
薛建良 ;
尚旭东 ;
李秉龙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 (11) :89-95
[2]   海北州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现状及对策 [J].
雷有鹏 .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13, 43 (04) :41-42
[3]   谁在超载? 不同规模牧户的差异分析 [J].
靳乐山 ;
胡振通 .
中国农村观察, 2013, (02) :37-43+94
[4]   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典型牧户调查报告附视频 [J].
陈永泉 ;
刘永利 ;
阿穆拉 .
内蒙古草业, 2013, (01) :15-18
[5]   青海省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及探讨 [J].
孙长宏 .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3, (04) :32-33
[6]   内蒙古部分地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 [J].
文明 ;
图雅 ;
额尔敦乌日图 ;
韩成福 .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5 (01) :16-19
[7]   草畜平衡管理系列研究(1)——现行草畜平衡管理制度刍议 [J].
李青丰 .
草业科学, 2011, 28 (10) :1869-1872
[8]   对草畜平衡管理模式的反思 [J].
杨理 ;
侯向阳 .
中国农村经济, 2005, (09) :62-66
[9]   完善草地经营机制 促进草地资源合理利用 [J].
曹晔,王钟建 .
自然资源学报, 1995, (01) :79-84
[10]  
Designing payments for environmental services in theory and practice: An overview of the issues[J] . Stefanie Engel,Stefano Pagiola,Sven Wunder.Ecological Economics . 2008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