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启蒙”及其教育学意蕴

被引:5
作者
陈仁
杨兆山
机构
[1]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启蒙; 教育; 理性; 自由; 自我启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0-02 [教育哲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不同的文化历史语境与实践情态,"启蒙"展现出来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通常以"启蒙运动"代替"启蒙"发生的内在逻辑的做法,是对"启蒙"本质、内涵与价值使命的片面化。教育与"启蒙"存在着本质性的联系,二者都关注如何使人成之为"人"的问题。立足于教育"培养人"的价值前提,廓清"启蒙"的教育学意蕴,不仅有利于在理论上完整地认知"启蒙",也有助于纠偏实践中的认识论偏差,更好地助推教育价值转型、落实使人成之为"人"的启蒙目的与使命,最终促进人的理性与自由。
引用
收藏
页码:90 / 9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1]  
属人的世界.[M].孙正聿; 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12]  
启蒙哲学.[M].(德) 卡西尔; 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13]  
启蒙面面观.[M].(英) 奥斯本; 著.商务印书馆.2006,
[14]  
启蒙辩证法.[M].(德)马克斯·霍克海默;(德)西奥多·阿道尔诺著;渠敬东;曹卫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15]  
普通教育学.[M].(德)底特利希·本纳(DietrichBenner)著;彭正梅;徐小青;张可创翻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6]  
启蒙运动与现代性.[M].(美)詹姆斯·施密特(JamesSchmidt)编;徐向东;卢华萍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17]  
20世纪的文化批判.[M].衣俊卿等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
[18]  
福柯集.[M].[(法)福柯著];杜小真编选;.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
[19]  
历史哲学.[M].(德)黑格尔(G.W.F.Hegel)著;王造时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20]  
形而上学导论.[M].(德)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著;熊伟;王庆节译;.商务印书馆.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