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攻击行为与应对方式、焦虑、抑郁的关系

被引:9
作者
雍那 [1 ]
杜莲 [2 ]
胡华 [2 ]
黄庆玲 [2 ]
杨祥英 [2 ]
蒙华庆 [2 ]
机构
[1] 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系精神病与医学心理学教研室
[2]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科
关键词
抑郁症; 攻击; 应对方式; 焦虑; 抑郁;
D O I
10.16016/j.1000-5404.2014.11.027
中图分类号
R749.4 [情感性精神病];
学科分类号
100205 ;
摘要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攻击行为与应对方式、焦虑、抑郁的关系。方法运用攻击性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等,对2010年9月至2011年10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科门诊就诊及住院部住院的首发和复发抑郁症患者80例(抑郁症组)及来自本院职工和经广告招募而得的正常对照组80例(于2010年10月至2011年11月收集)进行对比分析,并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抑郁症患者攻击行为与应对方式、焦虑、抑郁的关系。结果①抑郁症组愤怒、敌意、面向自我攻击的各因子分及攻击总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相关分析显示抑郁症组身体攻击、言语攻击、面向自我的攻击、愤怒、敌意和攻击总分均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r值为0.37~0.60,P<0.01);而面向自我的攻击、敌意和攻击总分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r值为-0.38-0.29,P<0.05);言语攻击、愤怒、攻击总分与HAMA、HAMD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值为0.29~0.45,P<0.05,P<0.01)。③身体攻击、敌意、面向自我的攻击分别能被消极应对方式解释各占14.5%、32.9%、35.2%;言语攻击能被消极应对方式和抑郁得分解释占21.9%;愤怒、攻击总分分别能被消极应对方式和焦虑得分解释占39.2%、45.3%。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明显攻击行为,且消极应对方式对其发生可能有重要预测和促发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133 / 113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抑郁症病人自动思维和应付方式的特点研究 [J].
陈策 ;
高成阁 ;
马现仓 ;
杨小波 ;
王崴 ;
李雅妹 ;
李强 ;
亢万虎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 20 (09) :1294-1296
[2]   蚌埠地区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特质应对方式影响因素及与抑郁、焦虑相关性研究 [J].
庄颖 ;
陶芳标 ;
姚荣英 ;
张勤 ;
付连国 ;
韩慧 .
卫生研究, 2011, (04) :489-491
[3]   Beck抑郁自评问卷在不孕症患者中的应用 [J].
谭丽 ;
张婷婷 ;
王姿雅 ;
徐博文 .
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 (04) :542-545
[4]   重庆市中学生抑郁状况及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J].
李雷雷 ;
汪洋 ;
王宏 ;
徐鸣明 .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0, 32 (10) :1071-1073
[5]   男性暴力罪犯的冲动、攻击性人格特点及其与童年期受虐待的关系 [J].
李宝花 ;
王彬 ;
张金响 ;
张增 ;
刘贵献 ;
胡峻梅 .
精神医学杂志, 2010, 23 (02) :119-122
[6]   焦虑自评量表在精神疾病患者中的因子结构研究 [J].
王文菁 ;
许明智 .
广东医学, 2009, 30 (10) :1416-1418
[7]  
大学生抑郁情绪与冲动性攻击性关系的研究[J]. 邱晓惠,孙海莲,乔正学,杨秀贤,杨艳杰.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8 (10)
[8]   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态度、抑郁水平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J].
蒋庆飞 ;
徐秋萍 ;
陈明敏 ;
胡美玉 .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 (07) :15-17
[9]   抑郁症患者应付方式特点研究 [J].
刘利 ;
尹周敏 ;
李素平 .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5, (06) :346-347
[10]   成年服刑人员攻击行为与依恋的关系研究 [J].
罗艳红 ;
李满林 ;
唐鑫 ;
赵淑媛 .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3, 22 (10) :935-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