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碳补偿研究综述:机制、模式及政策建议

被引:42
作者
赵荣钦 [1 ]
刘英 [2 ]
李宇翔 [1 ]
丁明磊 [1 ]
张战平 [1 ]
揣小伟 [3 ]
焦士兴 [4 ]
机构
[1]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3]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4] 安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关键词
区域; 碳补偿; 模式; 政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96 [环境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2 ; 0201 ; 020106 ;
摘要
碳补偿是全球变化和低碳发展背景下产生的生态补偿研究的新领域。开展区域碳补偿机制与模式探析对于区域公平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对碳补偿的内涵和本质特征进行界定和辨析,从碳补偿主体和客体的识别、原则和标准的确定、方案的效益评价等方面分析了碳补偿的实施步骤。对政府碳补偿、个人碳补偿、土地利用碳补偿及区域横向碳补偿4种模式进行了总结,从差别化的区域考核机制、区域碳排放核算和企业碳盘查制度和标准、碳金融制度、碳补偿的试点示范等方面提出了实施碳补偿的政策建议,为气候变化背景下区域低碳发展、实施碳补偿、进行生态保护和建设提供实践和决策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116 / 12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三江源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生态补偿额度 [J].
赖敏 ;
吴绍洪 ;
尹云鹤 ;
潘韬 .
生态学报, 2015, 35 (02) :227-236
[2]   区域系统碳循环的土地调控机理及政策框架研究 [J].
赵荣钦 ;
黄贤金 ;
刘英 ;
丁明磊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 (05) :51-56
[3]   1987-2012年中国生态补偿研究进展及趋势 [J].
刘春腊 ;
刘卫东 ;
陆大道 .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 (12) :1780-1792
[4]   生态职能区划:区域生态补偿的区划基础 [J].
安晓明 ;
郭志远 ;
张可云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3, 32 (05) :78-82
[5]   公路建设项目生态补偿主客体划分方法研究 [J].
蔡邦成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2, 35(S2) (S2) :305-307
[6]   旅游者碳补偿支付意愿及碳补偿模式研究——以杭州西湖风景区为例 [J].
费芩芳 .
江苏商论, 2012, (11) :120-122
[7]   基于碳平衡的区域生态补偿量化研究——以长株潭绿心昭山示范区为例 [J].
余光辉 ;
耿军军 ;
周佩纯 ;
朱佳文 ;
李振国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2, 21 (04) :454-458
[8]   安徽省会经济圈碳排放强度与生态补偿研究 [J].
孙贤斌 ;
傅先兰 ;
倪建华 ;
赵彤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2, 31 (01) :135-138+155
[9]   基于影子价格法的碳汇渔业碳补偿额度分析——以山东海水贝类养殖业为例 [J].
于谨凯 ;
杨志坤 ;
邵桂兰 .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1, (06) :83-90
[10]   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机制探讨 [J].
李浩 ;
黄薇 ;
刘陶 ;
彭智敏 .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 (09) :1506-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