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圈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系统耦合作用的时空结构

被引:51
作者
刘承良 [1 ,2 ]
段德忠 [3 ]
余瑞林 [2 ,3 ]
王涛 [3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科技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2] 华中师范大学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3]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耦合作用; 时空结构; ERE复合系统; 武汉城市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120405 ; 020106 ; 0701 ; 070104 ;
摘要
建立都市圈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系统(ERE)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系列ERE耦合作用模型,系统揭示武汉城市圈ERE复合系统耦合作用的时空规律:①时间演化上,ERE复合系统耦合度和协调度波动变化明显。耦合度发展曲线为S型,呈动态螺旋上升趋势;协调度呈剧烈波动变化态势;协调发展度增长迅猛,整体呈直线上升态势;整个ERE复合系统内部或要素之间不断交互作用,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熵流交换,呈现一开放的、渐变与突变、自组织与他组织相互交织演替的递嬗过程,发展函数上表现为一动态的螺旋上升曲线,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②空间分异上,ERE系统耦合度呈"串形"等级规模结构,空间集聚性明显,形成两大空间板块;协调度呈"纺锤形"等级规模分布,空间呈一定弱集聚效应和相关作用,形成两个高值区、多个中值区和两个低值区;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系统空间分异明显,等级规模结构失衡呈"纺锤形"、"串字形"等不均衡态势。③区域类型上,耦合作用强度和协调程度空间不对称,形成磨合良好协调、磨合濒临失调、拮抗优质协调、拮抗良好协调、拮抗中级协调、拮抗初级协调、拮抗勉强协调七大区域类型。
引用
收藏
页码:145 / 15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 [1] 武汉市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与预测建模研究.[D].李勇.华中科技大学.2006, 03
  • [2] 城市生态环境学.[M].杨士弘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03,
  • [3]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hypothesis: A survey
    Dinda, S
    [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4, 49 (04) : 431 - 455
  • [4] Development of a framework to assist the integration of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economic issues in spatial planning.[J].Markus Eggenberger;Maria Rosário Partidário.Impact Assessment and Project Appraisal.2000, 3
  • [5] Emergy-based indices and ratios to evaluate sustainability: monitoring economies and technology toward environmentally sound innovation.[J].M.T Brown;S Ulgiati.Ecological Engineering.1997, 1
  • [6] Carrying Capacity Assessment..Slesser M;Hounam I;..1984,
  • [7] 协调发展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王维国.东北财经大学.1998, 12
  • [8] 中国经济与环境污染耦合度格局及工业结构解析
    马丽
    金凤君
    刘毅
    [J]. 地理学报, 2012, 67 (10) : 1299 - 1307
  • [9] 深圳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关系研究
    梁红梅
    刘卫东
    刘会平
    林育欣
    刘勇
    [J]. 地理科学, 2008, (05) : 636 - 641
  • [10] 1990年以来辽宁省环境与经济协调度评价
    李鹤
    张平宇
    刘文新
    [J]. 地理科学, 2007, (04) : 486 - 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