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山前缘上三叠统马鞍塘组沉积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25
作者
杨荣军
刘树根
吴熙纯
赵霞飞
彭靖淞
孙玮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龙门山; 马鞍塘组; 沉积; 构造; 控制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马鞍塘组在龙门山前缘多次出露和钻遇,由于其岩性的差别较大,对其沉积特征和控制因素一直存有争议。通过四川盆地西北部多个剖面的测量和龙深1井的分析,结合古构造背景和薄片观察,对川西卡尼期的岩相古地理进行了研究,将龙门山前缘马鞍塘期(卡尼期)沉积从北向南主要分为三个区:马鞍塘车站沉积区、汉旺-佛爷洞礁滩沉积区、龙深1井饥饿沉积区。结合当时构造背景,认为马鞍塘期沉积地层主要受到龙门山早期断层带控制。该断层带为正断层性质,但同时也具有走滑特征。由于断层间的互相作用,在龙门山后山带形成"龙门山岛链",在龙门山前缘形成川西北马鞍塘组的三个具不同特征的沉积区。
引用
收藏
页码:455 / 46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走滑构造体系盆山耦合与区带分析 [J].
刘和甫 ;
李晓清 ;
刘立群 ;
廖群山 .
现代地质, 2004, (02) :139-150
[2]   用物理模拟实验研究走滑断裂和拉分盆地 [J].
周永胜 ;
李建国 ;
王绳祖 .
地质力学学报, 2003, (01) :1-13
[3]   龙门山断裂带印支期左旋走滑运动及其大地构造成因 [J].
王二七 ;
孟庆任 ;
陈智樑 ;
陈良忠 .
地学前缘, 2001, (02) :375-384
[4]   论龙门山彭灌杂岩体的构造属性 [J].
林茂炳 ;
马永旺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1995, (01) :42-46
[5]   四川江油马鞍塘地区晚三叠世双壳类动物群 [J].
芶宗海 .
古生物学报, 1993, (01) :13-30+130
[6]   龙门山晚三叠世早期菊石 [J].
王运生 .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1992, (04) :28-35+123
[7]   龙门山中北段地史发展的若干问题 [J].
龙学明 .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1991, (01) :8-16
[8]   四川盆地西部晚三叠世卡尼期地层及海绵化石—新科 [J].
吴熙纯 .
古生物学报, 1989, (06) :766-772+833
[9]   川西北晚三叠世海绵点礁的古生态特征 [J].
吴熙纯 .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 1984, (01) :43-54
[10]   川西北晚三叠世海綿点礁组合的岩石学特征 [J].
吴熙纯 ;
张亮鉴 .
矿物岩石, 1983, (04) :59-67+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