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2 条
砂岩碎屑组份变化对库车坳陷和南天山盆山演化的指示
被引:34
作者:
李双建
[1
]
王清晨
[1
]
李忠
[1
]
王道轩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来源:
关键词:
碎屑组份;
盆山演化;
风化指数;
库车坳陷;
南天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21 [碎屑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研究库车坳陷中-新生代物源变化与南天山构造演化的关系,对该坳陷中-新生界砂岩进行了系统取样,应用Dickinson砂岩分析方法详细研究了其沉积背景和物源变化。库车坳陷中-新生代沉积物源始终为再造山旋回带,自老到新砂岩中不稳定岩屑组份的含量有规律地变化:从三叠系到侏罗系,岩屑组份中沉积岩岩屑含量最高;白垩系中变质岩岩屑增多;新生界特别是新近系,碳酸盐岩岩屑所占的比例很大。岩屑组份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天山地区隆升和剥蚀的一个历史过程。随着山脉隆升幅度和剥蚀强度的加大,古生界变质岩和碳酸盐岩逐步接受剥蚀,并在白垩纪以后成为盆地沉积物的主要物源。根据风化指数半定量计算的结果,结合前人古气候的研究成果,早-中三叠世该区沉积物风化程度低,推测此时地形高差较大;在晚三叠世至晚侏罗世该区风化程度较高,地形起伏较低;白垩纪是一个转折期,沉积物风化程度由强转变为弱,地形高差在该期也有所增大;古近纪延续了这种趋势。新近纪以后地形高差显著加大,沉积物风化程度明显降低,说明此时南天山的隆升速率和库车坳陷的沉积速率都很快,源区与沉积区的距离很近。
引用
收藏
页码:465 / 478
页数:1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