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00—2000年宝鸡地区洪涝灾害发生规律

被引:12
作者
万红莲 [1 ]
周旗 [1 ]
樊维翰 [2 ]
刘曦 [3 ]
机构
[1] 宝鸡文理学院灾害监测与机理模拟陕西省重点实验室
[2] 宝鸡市老科协水利专业委员会
[3] 宝鸡市渭河综合治理办公室
关键词
洪涝灾害; 灾害等级; 时空变化; 发生原因; 宝鸡;
D O I
10.13866/j.azr.2013.04.013
中图分类号
P426.616 [降水引起的灾害]; P468.02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对公元600—2000年宝鸡地区洪涝灾害变化阶段、趋势、等级分布和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宝鸡地区洪涝灾害可划分为轻度涝灾、中度涝灾、大涝灾、特大涝灾4级,以中度和大涝灾为主,占灾害记录总数的71.55%,特大洪涝灾害发生较少,占灾害记录总数的8.94%。公元600—2000年的1 400 a可以分为14个洪涝灾害发生阶段:10、11、12、13、14、15世纪为无洪涝灾害或极少洪涝灾害发生阶段,7、8、9、16、17、18、19、20世纪为洪涝灾害多发阶段。洪涝灾害发生频次具有空间差异,9个县区由多到少依次为:宝鸡、扶风、千阳、凤翔、凤县、陇县、麟游、岐山、眉县。最多与最少之间相差26次,空间差异较大。洪灾集中于夏、秋两季。宝鸡地区洪涝灾害的发生主要是由地理位置、降水和气候异常波动以及人类活动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697 / 70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渭河流域汉代洪涝灾害研究 [J].
张冲 ;
赵景波 ;
张淑源 .
地理科学, 2011, 31 (09) :1151-1156
[2]   渭河关中段近400a来洪涝灾害变化研究 [J].
赵景波 ;
龙腾文 ;
陈颖 .
水土保持通报, 2010, 30 (02) :5-8
[3]   开封清代洪涝灾害与发生类型研究 [J].
李岩 ;
赵景波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0, 24 (03) :64-70
[4]   全球气候变化下宝鸡地区的响应 [J].
万红莲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09, (08) :66-70
[5]   清代济南市洪涝灾害研究 [J].
张霞 ;
赵景波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04) :95-100
[6]   公元1700-1949年渭南地区洪涝灾害特征分析 [J].
王长燕 ;
赵景波 ;
郁耀闯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09, (06) :54-57
[7]   明代陕南地区洪涝灾害研究 [J].
赵景波 ;
马莉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9, 31 (02) :207-211
[8]   清代宁夏吴忠一带洪涝灾害研究 [J].
李艳芳 ;
赵景波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9, 23 (04) :120-124
[9]   唐代渭河流域与泾河流域涝灾研究 [J].
赵景波 ;
顾静 ;
邵天杰 .
自然灾害学报, 2009, 18 (02) :50-55
[10]   历史时期黄河中游流域气候变迁研究 [J].
邵天杰 ;
赵景波 ;
李强 .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9, 25 (01) :27-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