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运筹对水稻农学效应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38
作者
张秀芝 [1 ,2 ]
易琼 [2 ]
朱平 [1 ]
何萍 [2 ]
杨利 [3 ]
范先鹏 [3 ]
熊桂云 [3 ]
机构
[1]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中心
[2] 农业部作物营养与施肥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3]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
关键词
氮肥量级; SPAD值; 氮肥利用率; 氮平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田间试验,以不同氮肥量级为参照,结合关键生育期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指导氮肥施用,以探明潜江地区水稻关键生育期的氮肥适宜用量。结果表明,在施N 90~180 kg/hm2之间水稻产量差异不显著,当超过N 180 kg/hm2,产量降低。根据水稻产量(y)和施氮量(x)拟合得出一元二次关系式:y=-0.0728x2+22.335x+6811.5,R2=0.9442。结合当年水稻价格,肥料投入费用等计算出水稻的经济效益(y)和施氮量(x)之间的函数式:y=-0.134x2+37.097x+12533-M,R2=0.9331;由此得出经济效益最大时水稻的施氮量是N 138 kg/hm2。该施氮量下水稻的氮肥表观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可保持在40.9%、11.5 kg/kg和63.2 kg/kg,与完全依据SPAD值指导关键生育期的氮肥施用量相近似(N 140 kg/hm2),保证了水稻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保持了较高的氮肥利用率,降低氮素表观损失。
引用
收藏
页码:782 / 78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 [1] 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孙伟晶
    王伯伦
    陈丛斌
    [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20) : 9411 - 9413
  • [2] 长期不同施肥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张国荣
    李菊梅
    徐明岗
    高菊生
    谷思玉
    [J]. 中国农业科学 , 2009, (02) : 543 - 551
  • [3] 太湖地区稻麦轮作系统中氮肥效应的研究
    晏娟
    尹斌
    张绍林
    沈其荣
    朱兆良
    [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9, 32 (01) : 61 - 66
  • [4] 水稻氮高效品种资源筛选的初步研究Ⅰ.不同施氮水平下水稻产量和干物质生产的品种间差异
    张俊国
    张三元
    杨春刚
    郭桂珍
    孙强
    [J]. 吉林农业科学, 2008, 33 (06) : 7 - 10
  • [5] 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现状与提高途径
    张福锁
    王激清
    张卫峰
    崔振岭
    马文奇
    陈新平
    江荣风
    [J]. 土壤学报, 2008, (05) : 915 - 924
  • [6] SPAD值与杂交狼尾草施氮水平和农艺性状的关系
    黄勤楼
    黄秀声
    钟珍梅
    陈恩
    郑金贵
    [J]. 热带作物学报, 2008, (02) : 159 - 163
  • [7] 实时实地氮肥管理对不同杂交水稻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贺帆
    黄见良
    崔克辉
    王强
    汤蕾蕾
    龚伟华
    徐波
    彭少兵
    Ronald JBuresh
    [J]. 中国农业科学 , 2008, (02) : 470 - 479
  • [8] 水稻氮素和叶绿素SPAD叶位分布特点及氮素诊断的叶位选择
    李刚华
    薛利红
    尤娟
    王绍华
    丁艳锋
    吴昊
    杨文祥
    [J].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06) : 1127 - 1134
  • [9] Fate of 15N-Labeled Urea Under a Winter Wheat-Summer Maize Rotation on the North China Plain[J]. JU Xiao-Tang, LIU Xue-Jun, PAN Jia-Rong and ZHANG Fu-Suo Key Laboratory of Plant-Soil Interactions, Ministry of Education;Colleg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94 (China). Institute of Application of Atomic Energy,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Beijing 100094 (China).Pedosphere. 2007(01)
  • [10] 植物氮素营养诊断的进展与展望
    焦雯珺
    闵庆文
    林焜
    朱清科
    张建军
    [J].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12) : 351 -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