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引发的思考与建议

被引:1
作者
张俊洁
陈利荣
机构
[1]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
关键词
高校; 冒名顶替上大学; 原因; 危害; 建议;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7 [学校管理];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近年来,冒名顶替上大学的事件愈演愈烈。此现象之所以产生,其原因在于公共权力得不到有效的制约和监督,学校核查无力以及公民诚信意识淡薄。冒名顶替上大学破坏了社会诚信,败坏了社会风气;破坏了教育公平。因此,应建立合理有效的监督体系和奖惩机制;高校严格审查新生入学资格;营造诚信的社会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98 / 99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大中专学校中冒名顶替现象的产生和遏制的措施 [J].
于洪卫 .
广西高教研究, 1999, (04) :95-98
[2]   “冒名上学”之痛 [J].
詹家荣 .
师道, 2004, (09) :14-14
[3]   “受教育权”的实质是“受教育平等权”——透析齐玉苓被冒名顶替案的司法解释 [J].
温毅斌 .
上海教育科研, 2003, (07) :29-31
[4]   社会风气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相关性研究 [J].
唐昆雄 ;
孙树文 .
高等教育研究, 2007, (12) :94-98
[5]   跛足的惩罚——“罗彩霞被冒名顶替事件”引发的思考 [J].
王莹 .
学习月刊, 2009, (23) :26-27
[6]   对一起冒名顶替上大学案的教育学分析 [J].
马爱兵 .
运城学院学报, 2009, 27 (06) :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