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亚洲极涡的长期变化对东亚环流和水汽收支的影响

被引:23
作者
王遵娅
丁一汇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关键词
亚洲极涡; 变化趋势; 东亚环流; 水汽输送; 中国夏季降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主要分析了1951~2004年夏季亚洲极涡强度和面积的长期变化趋势及其对东亚夏季环流,水汽输送和降水量的影响,发现1951~2004年,夏季亚洲极涡表现出了明显的强度减弱,面积缩小的变化趋势,并以面积缩小更为显著,这正对应于北极涛动(AO)指数在该时段的显著升高.在这种北半球中高纬大尺度环流变化的影响下,东亚夏季高空西风急流在近54年显著南移,冷空气活动的南侵程度明显增强,从而造成低空偏北风显著增强而偏南风减弱.与此相应,近54年整个中国区域内低空纬向风速呈明显的减小趋势.总的来看,东亚夏季风环流发生了明显减弱.同时,流经中国的中纬度西风水汽输送在近54年也表现出一致减弱的趋势,而南风水汽输送大致以110°E为界,以东的夏季风区呈显著的减弱趋势而以西则有明显的增加趋势.这种水汽输送的变化影响了中国不同区域内水汽输送通量散度的改变,进而使得夏季降水量发生变化.分析表明,夏季亚洲极涡的面积和强度与东北、华北和西北东部的水汽输送通量散度和夏季降水呈正相关,而与长江中下游、华南、西南、青藏高原和西北西部呈显著负相关,夏季亚洲极涡在近几十年的面积缩小和强度减弱是中国夏季降水长期变化的一个可能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我国近40年各类降水事件的变化趋势 [J].
闵屾 ;
钱永甫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3) :105-111
[2]   夏季北极涛动与西北夏季干湿特征的年代际关系 [J].
王鹏祥 ;
何金海 ;
郑有飞 ;
张强 .
中国沙漠, 2007, (05) :883-889
[3]   北极涡年代际变化及其与我国春季降水的关系 [J].
张恒德 ;
高守亭 ;
张友姝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6, (05) :593-604
[4]   北半球绕极涡的变异及其与我国气候异常的关系 [J].
顾思南 ;
杨修群 .
气象科学, 2006, (02) :135-142
[5]   对北极极涡的认识 [J].
孙兰涛 ;
吴辉碇 ;
李响 .
极地研究, 2006, (01) :52-62
[6]   1951-2003年中国气温和降水变化及其对干旱的影响 [J].
翟盘茂 ;
邹旭恺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5, (01) :16-18
[7]   副高、极涡因子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 [J].
黄嘉佑 ;
刘舸 ;
赵昕奕 ;
不详 .
大气科学 , 2004, (04) :517-526
[8]   近50年来中国气候变化特征的再分析 [J].
王遵娅 ;
丁一汇 ;
何金海 ;
虞俊 .
气象学报, 2004, (02) :228-236
[9]   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信号、影响和前景初步探讨 [J].
施雅风 ;
沈永平 ;
胡汝骥 .
冰川冻土, 2002, (03) :219-226
[10]   东北三江流域夏季旱涝基本特征分析 [J].
姚秀萍 ;
董敏 .
应用气象学报, 2000, (03) :297-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