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温室气体排放变化分析

被引:26
作者
潘玲阳 [1 ]
叶红 [1 ]
黄少鹏 [2 ]
李国学 [3 ]
张红玉 [3 ]
机构
[1] 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2] 美国密歇根大学地质科学系
[3]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北京市; 生活垃圾; 填埋; 堆肥; 焚烧; 温室气体; CO2排放当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799.3 [生活];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摘要
文章从城市垃圾处理与节能减排之间关系的角度,分析研究了北京市2001~2007年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发展过程中直接和间接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生活垃圾产生量的增加和物理组成的变化,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急剧增多,总排放量从2001年约363万tCO2当量增加到2007年1157万t左右。目前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三种方法每处理1t垃圾的单位排放量分别为2.1t、0.4t和2.0tCO2当量。虽然堆肥具有相对低的单位排放量,但由于市场等方面的原因,堆肥在北京生活垃圾处理中的比重并不大,2007年处理的垃圾量不到无害化总处理量的7%。2007年填埋产生CH4总量约48万t,若50%回收利用,其发热量相当于约40万t管道煤气,具有很大的节能减排潜力。焚烧垃圾进行供热或发电的技术在国内外正蓬勃发展,也是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而加强垃圾回收与分类是从源头减少垃圾,实现节能减排的最好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116 / 124+172 +17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气产生量估算模型 [J].
龚利华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9, 32 (09) :73-76
[2]   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收集与处理现状分析 [J].
刘宁宁 ;
简晓彬 .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8, (04) :67-68
[3]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和综合处理模式的LCA比较 [J].
龚大国 ;
孙冬 ;
谢明 ;
母晓东 ;
丁炜鹏 .
环境卫生工程, 2008, (04) :52-55
[4]   四板沟水电站清洁发展机制额外性原理及CO2减排量的计算方法 [J].
马智杰 ;
Edward Weinberg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8, (02) :118-123
[5]   水泥生产过程CO2减排潜力分析 [J].
崔素萍 ;
刘伟 .
中国水泥, 2008, (04) :57-59
[6]   垃圾焚烧发电CDM项目额外性及方法学研究 [J].
张砺彦 ;
张向东 ;
黄群星 ;
严建华 .
热力发电, 2007, (11) :12-15
[7]   有机垃圾填埋过程产甲烷量化模型研究 [J].
杨军 ;
黄涛 ;
张西华 .
环境科学研究, 2007, (05) :79-83
[8]   垃圾处理与气象环境——垃圾对气象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J].
刘志澄 .
湖北政协, 2007, (09) :33-35
[9]   中国典型城市固体废物可降解有机碳含量的测定与研究 [J].
高庆先 ;
杜吴鹏 ;
卢士庆 ;
张志刚 ;
张恩琛 ;
吴建国 ;
任阵海 .
环境科学研究, 2007, (03) :10-15
[10]   北京南宫静态堆肥隧道仓不同区间的垃圾堆肥腐熟度模糊评价 [J].
李春萍 ;
李国学 ;
李玉春 ;
李彦富 ;
潘玲阳 .
农业工程学报, 2007, (02) :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