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嫩平原西部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研究——以吉林省通榆县为例

被引:11
作者
任春颖
张柏
王宗明
宋开山
刘殿伟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空间变异; 地统计学; 通榆县; 吉林省;
D O I
10.13866/j.azr.2008.05.014
中图分类号
S153.6 [土壤成分];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结合统计方法、地统计学方法和G IS技术,以吉林省通榆县为例,分析其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通榆县土壤有机碳含量普遍较低,平均值仅为0.76%,变幅0.13%3.72%。利用局部Moran’s I指数检验法得到土壤样点中存在的14个异常值及其位置,剔除异常值后的变异函数理论模型块金效应小、决定系数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结构性因素(气候、母质、地形、土壤类型等)对其空间变异的贡献较大。通榆县土壤有机碳含量自西向东逐渐增加,且呈近似南北向的条带状梯度变化,这与该区域地势西高东低的空间格局存在较强的相关性(r=-0.64)。统计检验表明,通榆县内西部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低于东部。西部干旱少雨、土壤质地偏沙,且地势较高等环境因子是形成上述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631 / 63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准噶尔盆地盐穗木群落土壤CO释放规律及其影响因子 [J].
张丽萍 ;
陈亚宁 ;
李卫红 ;
阿迪力 .
干旱区研究 , 2007, (06) :6854-6860
[2]   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盐分的空间变异性及其CoKriging估值 [J].
杨劲松 ;
姚荣江 ;
刘广明 ;
孔祥勇 ;
张芳 .
干旱区研究, 2006, (03) :439-445
[3]   小尺度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以江苏省无锡市典型城乡交错区为例 [J].
赵彦锋 ;
史学正 ;
于东升 ;
黄标 ;
王洪杰 ;
赵永存 ;
Ingrid born ;
Karin Blombck .
土壤通报, 2006, (02) :2214-2219
[4]   额济纳三角洲土壤养分特征分析 [J].
苏永红 ;
冯起 ;
刘蔚 ;
朱高峰 ;
司建华 ;
张艳武 ;
常宗强 .
干旱区研究 , 2006, (01) :133-138
[5]   土壤有机碳的主导影响因子及其研究进展 [J].
周莉 ;
李保国 ;
周广胜 .
地球科学进展, 2005, (01) :99-105
[6]   土壤有机碳储量、影响因素及其环境效应的研究进展 [J].
苏永中 ;
赵哈林 .
中国沙漠, 2002, (03) :19-27
[7]   低丘红壤肥力的时空变异 [J].
孙波 ;
赵其国 ;
闾国年 .
土壤学报, 2002, (02) :190-198
[8]   空间异质性定量研究理论与方法 [J].
李哈滨 ;
王政权 ;
王庆成 .
应用生态学报, 1998, (06) :93-99
[9]  
地统计学及在生态学中的应用[M]. 科学出版社 , 王政权编著, 1999
[10]  
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il properties affected by grazing intensity in Inner Mongolia grassland[J] . Ying Zhao,Stephan Peth,Julia Krümmelbein,Rainer Horn,Zhongyan Wang,Markus Steffens,Carsten Hoffmann,Xinhua Peng.Ecological Modelling . 200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