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覆盖度治沙理论及其在干旱半干旱区的应用

被引:28
作者
杨文斌 [1 ]
王涛 [2 ]
冯伟 [3 ]
姚冬梅 [4 ]
李卫 [1 ]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3]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
[4] 通辽市森林公园管理处
关键词
治沙; 低覆盖度; 格局; 理论; 干旱半干旱区;
D O I
10.13448/j.cnki.jalre.2017.001
中图分类号
S727.23 [防风固沙林];
学科分类号
0910 ;
摘要
低覆盖度治沙理论是以疏林或稀疏灌丛植被格局的演变为内涵,外延出优化格局的风沙物理和生态水文原理与过程;组合了林学边行优势与生态学界面效益理论,形成的一套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有机结合的生态修复理论。该理论开创了植被在低覆盖度(15%-25%)下实现防沙治沙目标的新领域,显著提高了稀疏植被的阻风固沙和水分利用效率,提出了不同生物气候区低覆盖度治沙的控制密度和基本原则,支撑了2015年《国家造林技术规程》(旱区部分)的修订。低覆盖度治沙理论已成为指导我国防沙治沙工程的重要理论,引领了一个崭新的研究方向,有力地推进了防沙治沙事业的进步。
引用
收藏
页码:1 / 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1]  
低覆盖度固沙方法[P]. 杨文斌;卢琦.中国专利:CN101705679B,2010-05-12
[12]  
低覆盖度治沙-重新认识沙区植被和水分..张建龙;.中国绿色时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