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地块东南缘岩浆弧(带)形成的动力学背景

被引:24
作者
孙延贵
张国伟
郑健康
卢欣祥
机构
[1] 西北大学地质系
[2] 青海省地质调查院遥感中心
[3] 河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岩浆带; 动力学背景; 柴达木地块; 鄂拉山; 东昆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 [侵入岩、深成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柴达木地块东南缘岩浆弧由东昆仑造山带北部近东西向岩浆带和发育于柴达木地块东部边缘的北北西向鄂拉山岩浆带构成 ,它们在侵位的时空结构、岩浆物化特征以及成因属性上均显示出一定的差异 ,并非属同一岩浆弧 (带 )。东昆仑岩浆带形成于晚古生代 -中生代早期 ,属大陆碰撞造山 ,而鄂拉山岩浆带则在三叠纪晚期出现 ,属于陆内造山 ,它们是两个不同动力学条件下的产物。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 [1] 西秦岭与东昆仑的侧向碰撞与造山
    孙延贵
    田琪
    王青海
    [J]. 青海地质, 2001, (02) : 18 - 25
  • [2] 板块构造图的制图理论与方法探讨
    高延林
    [J]. 青海地质, 2001, (02) : 5 - 17+25
  • [3] 德尔尼蛇绿岩40Ar-39Ar年龄:青藏最北端古特提斯洋盆存在和延展的证据
    陈亮
    孙勇
    裴先治
    高明
    冯涛
    张宗清
    陈文
    [J]. 科学通报, 2001, (05) : 424 - 426
  • [4] 青海省阿尼玛卿带布青山蛇绿混杂岩的地球化学性质及形成环境
    边千韬
    罗小全
    李涤徽
    赵大升
    陈海泓
    徐贵忠
    常承法
    高延林
    [J]. 地质学报, 2001, (01) : 45 - 55
  • [5] 青海省德尔尼蛇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陈亮
    孙勇
    柳小明
    裴先治
    [J]. 岩石学报, 2000, (01) : 106 - 110
  • [6] 火成岩构造组合与壳-幔成矿系统
    邓晋福
    莫宣学
    罗照华
    赵海玲
    赵国春
    曹永清
    于学政
    [J]. 地学前缘, 1999, (02) : 66 - 77
  • [7] 中央造山带的演化及其特点
    殷鸿福
    张克信
    [J]. 地球科学, 1998, (05) : 3+5+7 - 8
  • [8] 东昆仑华力西—印支期花岗岩组合及构造环境
    古凤宝
    吴向农
    姜常义
    [J]. 青海地质, 1996, (01) : 18 - 36
  • [9] 东特提斯地质构造形成演化[M]. 地质出版社 , 潘桂棠等著, 1997
  • [10] Junc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Qingling, Qilian and Kunlun Orogenic belts .2 Sun Yangui,ChenZhengxing,Liu Yong’an,et al. Journal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 .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