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秦岭与东昆仑的侧向碰撞与造山

被引:28
作者
孙延贵
田琪
王青海
机构
[1] 青海省地质调查院
[2] 青海省地质调查院 西宁
[3] 西宁
[4] 西宁
关键词
东昆仑; 西秦岭; 造山带; 侧向运动; 碰撞与造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东昆仑和西秦岭两造山带间的关系历来存有争议。笔者认为在全面分析两造山带间由平行造山带走向的侧向运动所造成的基本地质构造现象的基础上,两造山带间是以侧向运动形式为主,这种侧向运动于古生代早期就已发生,至三叠纪末期因发生侧向碰撞造山而结束,鄂拉山次级造山带并由此而产生,同时也完成了秦昆两造山带结合,并进一步指出:西秦岭和东昆仑两造山带并非是在统一造山机制下所形成的同一造山带。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 [1] 东昆仑东端苦海-赛什塘地区晚古生代蛇绿岩的地质特征
    王秉璋
    张智勇
    张森琦
    朱迎堂
    曹生秀
    [J]. 地球科学, 2000, (06) : 592 - 598
  • [2] 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托莫尔日特似蛇绿岩岩石组合特征
    孙延贵
    郝维杰
    韩英善
    刘永安
    [J]. 中国区域地质, 2000, (03) : 258 - 264
  • [3] 火成岩构造组合与壳-幔成矿系统
    邓晋福
    莫宣学
    罗照华
    赵海玲
    赵国春
    曹永清
    于学政
    [J]. 地学前缘, 1999, (02) : 66 - 77
  • [4] 鄂拉山造山带中段哇洪拉分盆地的充填机制
    孙延贵
    [J]. 青海地质, 1999, (01) : 30 - 35
  • [5] 中央造山带的演化及其特点
    殷鸿福
    张克信
    [J]. 地球科学, 1998, (05) : 3+5+7 - 8
  • [6] 秦岭造山带基本组成与结构及其构造演化
    张国伟
    董云鹏
    姚安平
    [J]. 陕西地质, 1997, (02) : 1 - 14
  • [7] 东昆仑华力西—印支期花岗岩组合及构造环境
    古凤宝
    吴向农
    姜常义
    [J]. 青海地质, 1996, (01) : 18 -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