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EST分子标记技术体系的建立

被引:2
作者
杨畅
郑普英
张学昆
邹崇顺
程勇
李桂英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EST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指纹图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4 [油菜籽(芸薹)];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从NCBI上随机选取的67条油菜和拟南芥等植物的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EST)设计EST标记,以14个不同地理来源或亲缘关系的甘蓝型油菜作为验证对象,系统研究油菜EST分子标记技术体系及其在分析油菜遗传多样性和构建指纹图谱中的可行性。在67对EST引物中,有63对扩增出DNA片段,其中48对具有多态性,占总引物的71.6%。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共检测出392条带,其中293条带具有多态性,多态率达74.7%,平均每对引物获得8.2条带,多态性带6.1条。聚类分析表明,这些EST标记可较准确地反映14个材料间的不同亲缘关系或地理关系,并且其中2对多态性较好的EST引物(ESTP36和ESTP37)可用于构建14个甘蓝型油菜的指纹图谱。研究结果表明,EST作为一种新型的分子标记,具有信息量大、多态性和重复性好、设计简便等优点,可以应用于油菜遗传多样性鉴定和构建指纹图谱。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甘蓝型油菜黄籽品种SSR指纹图谱的构建 [J].
雷天刚 ;
张学昆 ;
陆合 ;
李加纳 ;
徐新福 ;
范其新 ;
谌利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3) :361-364
[2]   白菜的EST标记及其对油菜的通用性 [J].
忻雅 ;
崔海瑞 ;
张明龙 ;
林容杓 ;
崔水莲 .
遗传, 2005, (03) :410-416
[3]   甘蓝型黄籽油菜SSR标记遗传多样性 [J].
雷天刚 ;
张学昆 ;
李加纳 ;
谌利 ;
徐新福 ;
唐章林 ;
陆合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5, (01) :41-45
[4]   甘蓝型黄籽油菜RAPD和种皮色素遗传多样性 [J].
张学昆 ;
谌利 ;
殷家明 ;
唐章林 ;
李加纳 .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07) :752-756
[5]   植物基因组表达序列标签(EST)计划研究进展 [J].
骆蒙 ;
贾继增 .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01, (04) :494-497
[6]   用RFLP标记分析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多样性 [J].
孟金陵,田志宏,傅廷栋,钱秀珍 .
遗传学报, 1996, (04) :293-306
[7]   一种有效提取油菜叶片总DNA的方法 [J].
李佳,沈斌章,韩继祥,甘莉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94, (05) :521-523
[8]  
实用统计分析及其DPS数据处理系统[M]. 科学出版社 , 唐启义,冯明光著, 2002
[9]  
Development of EST-PCR markers and monitoring their intrapopulational genetic variation in Picea abies (L.) Karst[J] . R. Schubert,G. Mueller-Starck,R. Riegel.TAG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2001 (8)
[10]  
Microsatellite markers from sugarcane ( Saccharum spp.) ESTs cross transferable to erianthus and sorghum[J] . G.M Cordeiro,R Casu,C.L McIntyre,J.M Manners,R.J Henry.Plant Science . 200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