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产权裁判中过度财产化现象批判

被引:7
作者
刘维
机构
[1]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关键词
知识产权裁判; 侵权认定; 损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4 [知识产权];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中国地方法院知识产权裁判存在过度财产化现象。这种现象根源于劳动自然权利说,将有形财产的保护逻辑套用于无形财产,加重了知识财产的产权化程度,偏离了知识产权侵权救济的初衷。创新原理、知识产权制度的产生历史以及现代知识产权制度的经典文本,均表明知识产权只能为创新提供适度的激励,"不可能损害创新激励"的行为,知识产权法不予以规制。应当通过目的性限缩解释,在"违法性"的判断过程中将"损害"导入知识产权侵权构成。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8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商业标识保护中“搭便车”理论的运用——从关键词不正当竞争案件切入 [J].
周樨平 .
法学, 2017, (05) :126-138
[2]   为何历史选择了服务器标准——兼论聚合链接的归责原则 [J].
刘家瑞 .
知识产权, 2017, (02) :22-32
[3]   创新与知识私有的矛盾 [J].
李斯特 .
中国法律评论, 2017, (01) :162-173
[4]   涉及深度链接的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问题研究 [J].
冯刚 .
知识产权, 2016, (08) :20-28
[5]   知识产权损害赔偿问题探讨——以实证分析为视角 [J].
宋健 .
知识产权, 2016, (05) :10-19
[6]   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的形式功能与实质功能 [J].
蒋舸 .
法商研究, 2014, 31 (06) :140-148
[7]   网络环境中版权直接侵权的认定 [J].
王迁 .
东方法学, 2009, (02) :12-21
[8]   知识产权法官造法批判 [J].
崔国斌 .
中国法学, 2006, (01) :144-164
[9]  
知识产权法的经济结构[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威廉·M.兰德斯, 2016
[10]  
创造无羁限[M]. 法律出版社 , 博翰楠,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