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标识保护中“搭便车”理论的运用——从关键词不正当竞争案件切入

被引:23
作者
周樨平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关键词
不正当竞争; 搭便车; 商业标识; 混淆; 互联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294 [商业经济管理法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混淆为基础的商业标识保护制度正面临着来自互联网的强有力挑战。在交易行为由现实世界转移至网络后,以商业标识吸引顾客、获取商业机会的功能备受亲睐。网络上使用他人商业标识的行为未必能引起混淆,却可抢夺本属于他人的交易机会,对此类行为的不正当竞争判断关涉到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维护,实践中,我国法院利用《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条发展出了"搭便车"理论。应从整体视角对搭便车行为进行衡量,考察该行为对竞争者和消费者以及竞争自由与竞争公平造成的影响,只有其实质性地影响到消费者利益和竞争秩序时,才需要法律予以规范。
引用
收藏
页码:126 / 138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仅将他人商标用作搜索关键词行为的性质分析 [J].
凌宗亮 .
中华商标, 2015, (09) :66-71
[2]   商标关键词搜索服务竞价排名的侵权问题分析 [J].
李士林 .
理论探索 , 2014, (04) :117-120
[3]   竞价排名关键词与商标侵权判定 [J].
郑建滨 .
知识经济, 2010, (02) :13-14
[4]   搜索引擎服务商商标侵权责任的法理基础——兼评“大众搬场”诉“百度网络”商标侵权案 [J].
黄武双 .
知识产权, 2008, (05) :53-58
[5]   售前混淆之批判和售后混淆之证成——兼谈我国《商标法》的第三次修改 [J].
黄汇 .
电子知识产权, 2008, (06) :11-13
[6]   从售中“混淆”到“初始利益混淆”——利益平衡视角下的网络搜索关键词商标侵权认定 [J].
黄武双 ;
李进付 .
中华商标, 2007, (10) :42-47
[7]   商标混淆理论之新发展:初始兴趣混淆 [J].
邓宏光 .
知识产权, 2007, (03) :72-77
[8]  
商标与不正当竞争法[M]. 法律出版社 , 孔祥俊, 2009
[9]  
商标法的符号学分析[M]. 法律出版社 , 彭学龙, 2007
[10]  
www.JustLenses.com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