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54 条
不同时间尺度洛川塬地貌演化与侵蚀量估算
被引:13
作者:

翟秀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气候与全球变化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气候与全球变化研究院

鹿化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气候与全球变化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气候与全球变化研究院

李郎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气候与全球变化研究院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气候与全球变化研究院

汤国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气候与全球变化研究院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气候与全球变化研究院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3]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来源:
关键词:
洛川塬;
侵蚀;
正地形;
流域;
高程面积值;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931.6 [黄土地貌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黄土高原降雨集中与黄土沉积松散等特性,使地表侵蚀严重。洛川塬作为黄土高原中部典型的地貌体,堆积了完整的第四纪黄土-古土壤序列,成为揭示我国乃至东亚第四纪环境演变的重要地质记录。另一方面,现在洛川塬遭受强烈侵蚀作用,沟谷密度大于2km/km2。对洛川塬地质时期侵蚀程度的定量认识有助于全面理解黄土高原堆积和侵蚀过程,进而定量判断在自然过程和人为作用下黄土高原侵蚀的未来趋势。本文利用GIS和RS技术,结合第四纪地质的研究,在定量提取地貌数据和获得侵蚀期年代的基础上,分析了洛川塬地貌特征和具代表性的黑木沟侵蚀状况,认为洛川塬已经进入地貌发育的壮年时期。通过地统计方法中的空间插值恢复古地形面,得到洛川塬自550ka以来平均侵蚀模数约为272.6t/km2·a,黑木沟自250ka以来侵蚀模数为464.1t/km2·a;基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得到洛川塬现在的侵蚀模数达到4389t/km2·a。这些结果显示,现代洛川塬的侵蚀强度是550ka以来平均侵蚀强度的16倍。本文从定量的角度证明,人类的土地利用等加强了水土流失强度。
引用
收藏
页码:839 / 84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54 条
- [1] 中国中部南洛河流域地貌、黄土堆积与更新世古人类生存环境[J]. 第四纪研究, 2012, 32 (02) : 167 - 177鹿化煜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气候与全球变化研究院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气候与全球变化研究院张红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气候与全球变化研究院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气候与全球变化研究院孙雪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气候与全球变化研究院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气候与全球变化研究院王社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人类演化与科技考古实验室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气候与全球变化研究院Richard Cosgrove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La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气候与全球变化研究院Chen Shen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人类演化与科技考古实验室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气候与全球变化研究院张文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气候与全球变化研究院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气候与全球变化研究院张小兵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气候与全球变化研究院王先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气候与全球变化研究院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气候与全球变化研究院弋双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气候与全球变化研究院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气候与全球变化研究院马萧林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气候与全球变化研究院Ming Wei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La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气候与全球变化研究院
- [2] 洛阳北窑遗址年代再研究[J]. 第四纪研究, 2011, 31 (01) : 16 - 21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3] 陕西省洛川凤栖镇离石黄土下部层位渗透性研究[J]. 第四纪研究, 2010, 30 (01) : 185 - 192赵景波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侯雨乐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4] 基于GIS和CSLE的陕西省土壤侵蚀定量评价方法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 2009, 23 (05) : 61 - 66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5] 基于GIS的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侵蚀定量评价[J]. 水土保持研究 , 2009, (03) : 1 - 5+37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王天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寇晓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葛剑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 [6] 东秦岭南洛河中游地区发现的旧石器和黄土堆积[J]. 第四纪研究, 2008, (06) : 988 - 999王社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La La鹿化煜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La张红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La赵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LaRCosgrove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La La弋双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La孙雪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La魏鸣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La LaJGarvey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La La马萧林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La
- [7] 陆生蜗牛化石与中国黄土古环境研究[J]. 第四纪研究, 2008, (05) : 831 - 840吴乃琴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李丰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 [8] 陇东黄土高原北部全新世野火历史的木炭屑记录[J]. 第四纪研究, 2008, (04) : 733 - 738谭志海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黄春长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庞奖励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9] 黄土高原MIS 3时期蜗牛化石记录的温湿气候及其成因机制探讨[J]. 第四纪研究, 2008, (01) : 154 - 161陈晓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10] 基于GIS与RS的土壤侵蚀变化定量监测——以黄土高原水保二期世行贷款庆城项目区为例[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7, (06) : 116 - 121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