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的灾难暴露程度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中介和调节效应

被引:26
作者
伍新春 [1 ]
张宇迪 [1 ,2 ]
林崇德 [1 ]
臧伟伟 [1 ,3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展心理研究所
[2]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3] 北京科技大学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
关键词
中小学生; 灾难暴露程度; 主观害怕程度; 社会支持;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中介作用; 调节作用;
D O 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3.06.006
中图分类号
B844.2 [青少年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2 ;
摘要
汶川地震后1年时,采用灾难暴露程度问卷、主观害怕程度问卷、社会支持问卷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量表,对地震极重灾区的3058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考察灾难暴露程度、主观害怕程度、社会支持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关系。结果发现:(1)震后1年时中小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为9.6%,其中有目睹他人死亡经历的学生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为16.2%;(2)灾难暴露程度能正向预测创伤后应激障碍,而主观害怕程度在灾难暴露程度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社会支持在灾难暴露程度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但不能调节主观害怕程度与创伤后应激障碍之间的关系。其中,无论支持的性质如何,父母和教师的支持都能缓解灾难暴露程度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而同学和其他人的支持则不具有调节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641 / 64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恐惧管理研究:新热点、质疑与争论 [J].
刘亚楠 ;
许燕 ;
于生凯 .
心理科学进展, 2010, 18 (01) :97-105
[2]   四川地震灾区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J].
张彩云 .
中国特殊教育, 2009, (09) :92-96
[3]   自然灾难后身心反应的影响因素:研究与启示 [J].
臧伟伟 ;
付芳 ;
伍新春 ;
林崇德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5 (03) :107-112+128
[4]   汶川大地震受灾者创伤后应激症状及危险因素 [J].
李勇 ;
贺丹军 ;
吴玉琴 ;
杨宁波 ;
王昊飞 ;
丛晓银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8, (10) :868-871
[5]   30年后唐山地震所致孤儿创伤后应激障碍现患率调查 [J].
张本 ;
张凤阁 ;
王丽萍 ;
于振剑 ;
王长奇 ;
王思臣 ;
郭印川 ;
徐广明 ;
岳玲梅 ;
苗丽玲 ;
马文有 ;
姜涛 ;
张朝新 ;
王馨 ;
牛俊红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8, (06) :469-473
[6]   矿难后2个月和10个月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 [J].
侯彩兰 ;
李凌江 ;
张燕 ;
李卫辉 ;
李则宣 ;
杨建立 ;
李功迎 .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04) :279-284
[7]   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 [J].
温忠麟 ;
侯杰泰 ;
张雷 .
心理学报, 2005, (02) :268-274
[8]  
上海市初中生生活事件、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研究[J]. 王维宇,周家骥,顾海根.社会心理科学. 2005(01)
[9]  
上海市初中生生活事件、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研究[J]. 王维宇,周家骥,顾海根.社会心理科学. 2005 (01)
[10]   地震后17个月受灾青少年PTSD及其相关因素 [J].
赵丞智 ;
李俊福 ;
王明山 ;
范启亮 ;
张富 ;
张华彪 ;
汪向东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1, (03) :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