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物证据庭审质证规则研究——以美国鉴真规则的借鉴为视角

被引:14
作者
孙锐
机构
[1] 吉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鉴真规则; 实物证据; 证据能力; 关联性; 真实性;
D O I
10.13796/j.cnki.1001-5019.2016.04.015
中图分类号
D971.2 []; DD915.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鉴真规则旨在解决举证一方于法庭上出示的实物证据与其在诉讼主张中所声称的实物证据之间是否具备同一性的问题。鉴真规则属于证据能力规则范畴,并通过对证据形式真实的检验,确认该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的实质关联性。对鉴真规则的适用,不仅具有保障证据客观性的功能,还有助于完善证据的两步认证模式。在我国现行立法中,缺乏从证据能力层面上对鉴真规则进行专门的规定,而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辨认规则来实现对证据的审查判断,致使证据能力与证明力、关联性与真实性相混同。对此,应从二者的适用场域、对象、方式及审查内容上进行区分。梳理及构建实物证据的鉴真规则,应注意把握各类实物证据的特征,对鉴真内容、鉴真方式、证明要素及适用后果进行剖析。
引用
收藏
页码:136 / 14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刑事证据能力反思 [J].
孙锐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 44 (03) :66-74
[2]   论证据客观性保障规则 [J].
纵博 ;
马静华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04) :76-86
[3]   实物证据的鉴真问题 [J].
陈瑞华 .
法学研究, 2011, 33 (05) :127-142
[4]  
刑事证据法学.[M].陈瑞华;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5]  
美国《联邦证据规则》(2011年重塑版)条解.[M].王进喜; 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
[6]  
刑事证据能力导论.[M].孙远; 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
[7]  
证据法.[M].(美)罗纳德·J.艾伦(RonaldJ.Allen);(美)理查德·B.库恩斯(RichardB.Kuhns);(美)埃莉诺·斯威夫特(EleanorSwift)著;张保生;王进喜;赵滢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  
《美国联邦证据规则(2004)》译析.[M].陈界融译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9]  
证据法.[M].陈界融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0]  
《刑事证据法学》 第93-94页..陈瑞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