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中机动车尾气成分谱研究进展

被引:11
作者
孔少飞 [1 ]
白志鹏 [2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
[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机动车尾气; 颗粒物; 成分谱; 化学组成; 稀释采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31 [大气监测];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大气颗粒物仍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机动车尾气是大气颗粒物尤其是细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国内对机动车排放颗粒物的监测和表征研究还比较薄弱,对机动车排放颗粒物的监测方法主要为直接采样和源主导采样(隧道、停车场、路边等)2种方法,而受到普遍认可的稀释采样方法还不成熟,缺乏必要的设备和性能评价指标。文章在分析机动车尾气对大气PM10和PM2.5贡献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机动车排放颗粒物成分谱的建立方法,分析了现有成分谱建立方法的不足之处;对现有成分谱的化学组成进行了探讨。指出当前亟需建立基于稀释采样的机动车尾气监测方法和样品标准分析方法,更新现有的机动车排放颗粒物成分谱数据库。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33+72 +7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1]   杭州市大气PM2.5和PM10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J].
包贞 ;
冯银厂 ;
焦荔 ;
洪盛茂 ;
刘文高 .
中国环境监测, 2010, 26 (02) :44-48
[2]   公路隧道中可吸入颗粒物化学组分特征研究 [J].
蒋昌潭 ;
张丹 ;
郑建军 ;
张灿 .
四川环境, 2009, 28 (05) :19-21
[3]   无锡市区环境空气中PM来源解析 [J].
韩博 ;
冯银厂 ;
毕晓辉 ;
薛永华 ;
吴建会 ;
朱坦 ;
丁建清 ;
杜元新 .
环境科学研究, 2009, 22 (01) :35-39
[4]   重庆主城大气PM10的源解析研究 [J].
赵琦 ;
张丹 ;
叶堤 ;
郑建军 ;
鲁磊 ;
王飞 ;
李玉武 ;
董树屏 .
三峡环境与生态, 2008, 1 (03) :14-17
[5]   辽宁省三城市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研究 [J].
徐光 .
中国环境监测, 2007, (03) :57-61
[6]   北京市大气PM10源解析研究 [J].
陈添 ;
华蕾 ;
金蕾 ;
徐子优 ;
王洪光 ;
白俊松 ;
刘卫红 ;
胡月琪 ;
林安国 .
中国环境监测, 2006, (06) :59-63
[7]   济南市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样品的采集及处理技术 [J].
刘恩莲 ;
王方华 .
中国测试技术, 2005, (06) :121-124
[8]   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来源研究 [J].
朱先磊 ;
张远航 ;
曾立民 ;
王玮 .
环境科学研究, 2005, (05) :1-5
[9]   北京市交通路口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研究(Ⅰ)——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J].
陈建华 ;
王玮 ;
刘红杰 ;
岳欣 ;
李红 ;
汤大钢 .
环境科学研究, 2005, (02) :34-38
[10]   泰安市城区环境空气可吸入颗粒物源解析研究 [J].
单美 ;
王训 ;
亓华 .
泰山学院学报, 2004, (06) :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