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作对油菜和紫云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12
作者
宋莉 [1 ,2 ]
韩上 [1 ]
席莹莹 [1 ]
鲁剑巍 [1 ]
吴礼树 [1 ]
曹卫东 [3 ]
耿明建 [1 ]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3]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植物营养与肥料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油菜; 紫云英; 间作; 生长进程; 土地当量比; 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4 [油菜籽(芸薹)]; S541.3 [];
学科分类号
0901 ; 090503 ; 0909 ;
摘要
为使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在保持油菜不减产的同时,建立合理的油菜/紫云英间作技术体系。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与不同密度油菜(Brassica napus L.)间作对二者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紫云英与密度为20万40万株/hm2油菜按2∶1带型间作(即1m宽带内播种两行油菜,1行紫云英),间作油菜各处理不同生育期氮磷钾和碳的养分累积量均有高于或接近于油菜单作(MR)的趋势,间作油菜株高、根长、根颈粗、单株鲜重和产量接近于或显著高于密度为30万株/hm2的单作油菜。在保持油菜产量不显著降低的同时,间作模式可以收获3 592~5 724kg/hm2的紫云英绿肥。紫云英与不同密度油菜间作均表现土地资源利用优势(LER>1)。
引用
收藏
页码:231 / 23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氮肥用量对油菜//蚕豆间作系统作物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J].
肖靖秀 ;
汤利 ;
郑毅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 17 (06) :1468-1473
[2]   移栽密度对沿淮地区稻茬免耕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J].
杨安中 ;
段素梅 .
河南农业科学, 2011, 40 (09) :52-54
[3]   种间相互作用对作物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J].
余常兵 ;
孙建好 ;
李隆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9, 15 (01) :1-8
[4]   油菜与紫云英混作系统的密度效应研究 [J].
吴社兰 ;
周可金 .
作物杂志, 2008, (02) :57-59
[5]   种植紫云英的效益及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J].
吴萍 ;
胡南河 ;
叶爱青 ;
朱金明 ;
胡慧 ;
唐瑜 .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11) :2466+2468-2466
[6]   油菜与紫云英间混作系统的生理生态效应 [J].
周可金 ;
邢君 ;
博毓红 ;
桑亚松 ;
吴社兰 ;
宋国良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8) :1477-1481
[7]   小麦//蚕豆间作中的种间氮营养差异比较研究 [J].
肖焱波 ;
李隆 ;
张福锁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3, (04) :396-400
[8]   不同播期对不同基因型油菜产量特性的影响 [J].
廖桂平 ;
官春云 .
应用生态学报, 2001, (06) :853-858
[9]   氮磷钾、硼水平对不同基因型油菜硼吸收及某些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J].
娄运生 ;
杨玉爱 .
应用生态学报, 2001, (02) :213-217
[10]   间套作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方法 [J].
王秋杰 ;
曹一平 ;
张福锁 ;
王兴仁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998, (02) :176-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