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讼师”到“律师”——从翻译看近代中国社会对律师的认知

被引:11
作者
邱志红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关键词
律师; 律师职业; 讼师; 翻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6.5 [律师制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源自西方的律师制度在近代中国确立之前,英文中的lawyer等概念已经通过各种途径在中国译介并传播,且出现"讼师"、"状师"、"法家"、"律师"、"辩护士"等不同译法。最终,"律师"这一译词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译词的选择与使用,反映国人对律师制度及律师职业认知历程的嬗变。早期译介者以"讼师"这一传统概念对译lawyer一词时,并没有给予其明显的价值判断,但由于传统社会中讼师的不良形象,以及在中国官方话语的构造之下,"讼师"这一词汇本身承载的根深蒂固的负面意涵便被无限放大。这种负面意涵直到民国时期律师制度确立、律师阶层产生之后依旧存在,影响了律师阶层在近代中国地位、身份的确立。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9+160 +160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1]   《文学书官话》与《文法初阶》 [J].
黄兴涛 .
文史知识, 2006, (04) :61-69
[12]   晚清法学新词的创制及其与日本的关系 [J].
王健 .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5, (06) :100-109
[13]   讼师对法秩序的冲击与清朝严治讼师立法 [J].
林乾 .
清史研究, 2005, (03) :1-12
[14]  
清末民初的律师制度.[D].陶振全.安徽大学.2006, 12
[15]  
清末律师制度研究.[D].何志辉.湘潭大学.2004, 01
[16]  
An English and ChineseDictionary..W.Lobscheid;.Daily Press Office.1868,
[17]  
The Origins ofhe English Legal Profession..P.Brand;.Blackwell Publishers.1992,
[18]  
明清时期的民事审判与民间契约.[M].(日)滋贺秀三等著;王亚新等编译;.法律出版社.1998,
[19]  
现代汉语词汇的形成.[M].(意)马西尼(FedericoMasini)著;黄河清译;.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
[20]  
中国近代律师制度与律师.[M].王申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