刈割对白三叶种子及草产量的影响

被引:12
作者
耿文诚 [1 ]
张英俊 [2 ]
邵学芬 [1 ]
铁云华 [1 ]
机构
[1] 云南省种羊场
[2] 中国农业大学草地研究所
关键词
白三叶种子田; 刈割; 留茬高度; 间隔时间; 草产量; 种子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41.2 [];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刈割期是影响白三叶种子产量和草产量的主效因子;间隔期越短,白三叶在总产草量中所占比例越高;留茬过高(10 cm)或过低(5 cm)、间隔期过长(45 d)或过短(15 d)均对种子生产不利;其中以30 d-8 cm种子产量最高(412.9kg/hm2),极显著高于其余处理(P<0.01),且杂草量少、干草产量4505.3 kg/hm2,品质高,其中白三叶所占比例为46.97%;15 d-10 cm干草产量最高(11011.4 kg/hm2);15 d-5 cm白三叶干草产量最高(4422.1 kg/hm2)。
引用
收藏
页码:248 / 25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刈割及放牧对牧草生长的补偿效应 [J].
周秉荣 ;
马宗泰 ;
李红梅 ;
贺晓龙 .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4) :18-20
[2]   施肥、刈割和土壤镇压对鸭茅丛枝菌根形成的影响 [J].
乌恩 ;
菅原和夫 ;
云锦凤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06, (03) :196-200
[3]   刈割对紫花苜蓿生殖生育期的调控及对种子产量和质量性状的影响 [J].
王显国 ;
韩建国 ;
刘富渊 ;
仲勇 .
草地学报, 2005, (04) :274-277
[4]   高羊茅在不同刈割组合下生产能力的研究 [J].
李明 ;
郭孝 .
草业科学, 2005, (12) :37-39
[5]   不同刈割强度对牧草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性状的影响 [J].
章家恩 ;
刘文高 ;
陈景青 ;
施耀才 ;
蔡燕飞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9) :1740-1744
[6]   刈割次数对紫花苜蓿翌年生长及草产量的影响 [J].
孙德智 ;
李凤山 ;
杨恒山 ;
安瑞军 ;
刘晶 .
中国草地, 2005, (05) :33-37
[7]   刈割次数与留茬高度对内农1号苏丹草产草量和品质的影响 [J].
刘景辉 ;
赵宝平 ;
焦立新 ;
扈学文 ;
闫立伟 ;
郭冬梅 .
草地学报, 2005, (02) :93-96+110
[8]   化除免耕法建立或改良人工草地研究 [J].
耿文诚 ;
冉繁军 ;
马兴跃 ;
马宁 ;
马佳能 ;
姚新荣 .
中国草地, 2000, (05) :42-46
[9]  
张英俊[等]编著.白三叶种子生产与管理[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