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教师何以流不动——基于西方国家高校教师流动机制的分析

被引:19
作者
孙丽昕
机构
[1]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室
关键词
流动; 教师; 高校;
D O I
10.13763/j.cnki.jhebnu.ese.2013.12.011
中图分类号
G645.1 [];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高校教师合理、有序的流动是推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策略。我国高校教师何以流不动?完善的高校教师流动机制尚未建立是主要原因。西方国家高校教师之所以流得动,是因其已建立起由保证机制、"流出"机制、"流入"机制和共享机制等共同构成的完善的高校教师流动机制。我国高校应通过逐步推行教师非终身制、吸纳"非升即走"制度和"非走不升"制度的精髓、完善教师公开招聘制度和健全高校兼职教师制度等,构建我国高校教师流动机制,让高校教师得以真正流动起来。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教师流动研究.[D].杨茂庆.西南大学.2011, 09
[2]   美国大学教师聘任制度的变迁及启示 [J].
顾永红 .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2, (10) :85-89
[3]   我国高校教师流动政策执行中的多利益主体 [J].
王慧英 .
现代教育管理, 2012, (01) :91-95
[4]   美国大学教师聘任制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 [J].
杨丽君 .
江苏高教, 2011, (03) :153-155
[5]   美、德高校教师流动机制比较研究 [J].
杨华祥 ;
黄启兵 .
比较教育研究, 2008, (05) :72-76
[6]   德国大学教师聘任制的现状与特征 [J].
陈永明 .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 (01) :32-36
[7]   美国大学专业人员校外兼职有关政策 [J].
王晓阳 .
世界教育信息, 2007, (02) :58-61
[8]   浅谈高校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 [J].
王益玲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5, (11) :137-138+143
[9]  
大学的观念与实践.[M].黄达人; 著.商务印书馆.2011,
[10]  
美国高等教育通史.[M].(美) 科恩;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