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格网的太湖生态环境质量空间评价

被引:7
作者
刘云霞
陈爽
彭立华
范成新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关键词
太湖; 格网; 生态环境质量空间评价; GIS; 层次分析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26 [生物评价、生态评价];
学科分类号
1402 ;
摘要
将GIS格网空间分析技术应用于太湖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实现了全湖范围内多因素的综合评价,揭示太湖生态环境状况的空间分布规律。首先将太湖分为800个格网单元,在2002~2003年实测样点的水体、底泥、水生生物特征数据基础上,通过空间插值获得全部单元模拟值,然后进行格网叠加计算,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出各单元综合评价值,将太湖分为好、较好、中等、较差、差5个等级区,生成太湖生态环境空间综合评价图。结果显示,评价结果与太湖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太湖生态环境质量基本上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中等以下地区占全部湖区的一半以上,整体状况偏差。
引用
收藏
页码:494 / 49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基于遥感的全国GDP 1km格网的空间化表达 [J].
刘红辉 ;
江东 ;
杨小唤 ;
罗春 .
地球信息科学, 2005, (02) :120-123
[2]   太湖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及内源释放规律研究 [J].
李一平 ;
逄勇 ;
向军 .
环境科学学报, 2005, (03) :300-306
[3]   太湖流域城市化水平及外来人口影响测评 [J].
陈爽 ;
王进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4, (06) :524-529
[4]   基于RS和GIS的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J].
申文明 ;
张建辉 ;
王文杰 ;
左伟 ;
何立环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4, (02) :159-162
[5]   基于格网数据的洪水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以日本新川洪灾为例 [J].
张超 ;
万庆 ;
张继权 ;
Norio Okada ;
励惠国 .
地球信息科学, 2003, (04) :69-73
[6]   层次分析法在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J].
喻良 ;
伊武军 .
四川环境, 2002, (04) :38-40
[7]   太湖北部底泥中氮、磷的空间变化和环境意义 [J].
袁旭音 ;
陈骏 ;
陶于祥 ;
季峻峰 ;
许乃政 .
地球化学, 2002, (04) :321-328
[8]   黄山景观生态环境的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 [J].
张美华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6) :704-707
[9]   海南省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制图方法 [J].
胡孟春 ;
马荣华 ;
吴焕忠 .
地理学报, 2000, (04) :467-474
[10]   荒漠绿洲生态系统的景观格局分析——景观空间方法与应用 [J].
王根绪 ;
程国栋 ;
不详 .
干旱区研究 , 1999, (03) :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