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中断裂带南北陆块基底、盖层沉积、岩浆岩对比研究——昆中断裂带构造意义的讨论

被引:15
作者
姜寒冰
李文渊
董福辰
张照伟
谭文娟
高永宝
郭周平
机构
[1]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关键词
昆中断裂带; 性质; 构造意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本文依据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资料,从昆中断裂带对南北两侧的基底变质岩系(包括变基性火山岩、变泥质岩)、表壳盖层沉积岩系、前寒武纪长英质火成侵入岩以及镁铁-超镁铁质侵入岩的沉积建造、岩石类型组合、岩石地球化学及所反映的源岩物性的控制,系统对比讨论了昆中断裂带南北两侧基底陆块特征及昆中断裂带的构造属性。得出以昆中断裂带为界,南北两侧陆块的大陆岩石圈,无论在表壳沉积岩系、中-下地壳和地幔的层性和物性结构及地球化学成分都存在显著差异。从而提出昆仑造山带实际上是个两陆块碰撞复合陆缘造山带。在元古宇以前南北陆块并非属同一古陆块,或者说昆中断裂带为欧亚大陆和冈瓦纳大陆的真正分界或二者的拼合带。
引用
收藏
页码:581 / 594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阿尔金和东昆仑造山带中酸性侵入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J].
高永宝 ;
李文渊 ;
李侃 ;
张照伟 ;
张江伟 .
新疆地质, 2011, 29 (04) :359-366
[2]   中国西北大陆岩石圈类型、岩石学结构及其意义 [J].
邱瑞照 ;
李文渊 ;
周肃 ;
李廷栋 ;
邓晋福 ;
肖庆辉 ;
陈秀法 ;
元春华 ;
韩九曦 ;
王靓靓 ;
陈玉明 ;
陈正 .
西北地质, 2008, (02) :1-21
[3]   东昆仑早泥盆世碰撞造山的侵入岩证据 [J].
赵振明 ;
马华东 ;
王秉璋 ;
拜永山 ;
李荣社 ;
计文化 .
地质论评, 2008, (01) :47-56
[4]   青海东昆仑埃达克岩的构造环境及成矿意义 [J].
詹发余 ;
古凤宝 ;
李东生 ;
曹连强 ;
奎明娟 .
地质学报, 2007, (10) :1352-1368
[5]   东昆仑造山带花岗岩及地壳生长 [J].
莫宣学 ;
罗照华 ;
邓晋福 ;
喻学惠 ;
刘成东 ;
谌宏伟 ;
袁万明 ;
刘云华 .
高校地质学报, 2007, (03) :403-414
[6]   东昆仑造山带三叠纪岩浆混合成因花岗岩的岩浆底侵作用机制 [J].
谌宏伟 ;
罗照华 ;
莫宣学 ;
刘成东 ;
柯珊 .
中国地质, 2005, (03) :386-395
[7]   北阿尔金巴什考供盆地南缘花岗杂岩体特征及锆石SHRIMP定年 [J].
吴才来 ;
杨经绥 ;
姚尚志 ;
曾令森 ;
陈松永 ;
李海兵 ;
戚学祥 ;
Wooden J L ;
Mazdab F K .
岩石学报, 2005, (03) :846-858
[8]   东昆仑造山带花岗岩类Pb-Sr-Nd-O同位素特征 [J].
刘成东 ;
莫宣学 ;
罗照华 ;
喻学惠 ;
谌宏伟 ;
李述为 ;
赵欣 .
地球学报, 2003, (06) :584-588
[9]   阿尔金成矿带主要成矿系列及其地质特征 [J].
毛德宝 ;
王克卓 ;
钟长汀 ;
倪康 ;
王杰 ;
杨风 ;
胡小蝶 .
地质与勘探, 2003, (05) :1-5
[10]   东昆仑造山带东段昆中复合蛇绿混杂岩带及“东昆中断裂带”地质涵义 [J].
王国灿 ;
张天平 ;
梁斌 ;
陈能松 ;
朱云海 ;
朱杰 ;
拜永山 .
地球科学, 1999, (02) :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