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苏鲁区残余超高压构造及其动力学意义

被引:21
作者
索书田
钟增球
游振东
周汉文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2]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
关键词
残余UHP构造; 伸展过程; 挤压体制; 拉伸线理; 大别-苏鲁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构造学及岩石学研究并结合已有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地质意义分析证明 ,现在观察到的大别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区域构造框架 ,主要是在三叠纪中朝与扬子克拉通碰撞期后( 2 0 0~ 170Ma)伸展体制和角闪岩相条件下形成的 .残余的同碰撞及超高压构造只保留在较大的榴辉岩及其他超高压变质岩体内部 .以湖北省麻城县乘马岗和何家湾、安徽省岳西县碧溪岭及江苏省东海等地区的榴辉岩为例 ,分析描述了具弱面理的块状榴辉岩、超高压剪切带和A型褶皱等残余超高压构造 .强调指出 ,只是这些早期的构造记录才反映大陆碰撞阶段的构造环境及相对运动学特征 .据此提出一个运动学模型 ,表示三叠纪 ( 2 40~ 2 10Ma)扬子克拉通向北俯冲于中朝克拉通之下并与其发生斜向碰撞的动力学格局 .
引用
收藏
页码:557 / 56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大别地块超高压变质期后伸展变形及超高压变质岩石折返过程 [J].
索书田 ;
钟增球 ;
游振东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0, (01) :9-17
[2]   大别地块超高压变质省的构造变形研究 [J].
索书田 .
地学前缘, 1999, (04) :255-262
[3]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面理化榴辉岩中变形石榴石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徐树桐 ;
刘贻灿 ;
苏文 ;
吴维平 ;
江来利 ;
王汝成 .
岩石学报, 1999, (03) :321-337
[4]   豫南─鄂北大别山北部高压角闪石榴辉岩的研究 [J].
刘景波,国连杰,吴颍 .
地质科学, 1997, (04) :409-422
[5]  
Collision of the North China and Yangtze block and formation of coesite-bearing eclogites: timing and processes .2 Li S,Xiao Y,Liu D,et al. Chemical Geology . 1993
[6]  
Thermochronologic constraints on deformation and cooling history of high-and ultrahigh-pressure rocks in the Qinling-Dabie orogen, eastern China .2 Webb LE,Hacker BR,Ratschbacher L,McWilliams M,Dong SW. Tectonics .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