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地块超高压变质期后伸展变形及超高压变质岩石折返过程

被引:61
作者
索书田
钟增球
游振东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
关键词
超高压变质岩; 伸展变形; 拆离带; 折返作用; 大别地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3 [变质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详细构造分析证明 ,现今观察到的大别地块内部超高压变质地体的区域构造样式 ,主要是在印支期 ( 2 40~ 2 1 0Ma)扬子与中 朝克拉通陆 陆碰撞及超高压变质作用期后形成的 ,具有变质核杂岩和多层伸展拆离带的组合格局 .通过鉴别挤压和伸展组构可知 ,超高压变质岩石由地幔深处折返和剥露于地表 ,至少经历过 3个不同的减压退变及构造变形阶段 ,其中 ,角闪岩相条件下的中下地壳近水平的伸展流动是一个重要的折返动力学过程 ,而且可能受到增厚的岩石圈地幔的拆沉及岩浆底侵作用的驱动 .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大别山东部榴辉岩带中的变质花岗岩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徐树桐 ;
吴维平 ;
苏文 ;
江来利 ;
刘贻灿 .
岩石学报, 1998, (01) :43-60
[2]   超高压—高压剪切带 [J].
索书田 ;
游振东 ;
钟增球 ;
张泽明 ;
韦必则 ;
桑隆康 .
地质科技情报, 1997, (02) :2-7
[3]   大别山-苏鲁地体超高压变质年代学——Ⅱ.锆石U-Pb同位素体系 [J].
李曙光 ;
李惠民 ;
陈移之 ;
肖益林 ;
刘德良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7, (03) :200-206
[4]  
秦岭-大别造山带根部超高压变质岩隆升的岩石学证迹[J]. 游振东,韩郁菁,张泽明.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S1)
[5]   大别山区中酸性麻粒岩和变形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 [J].
陈能松 ;
游振东 ;
索书田 ;
杨勇 ;
李惠民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6, (11) :1009-1012
[6]   大别-苏鲁榴辉岩带的岩石学、变质作用过程及成因研究 [J].
张泽明 ;
游振东 ;
韩郁菁 ;
桑隆康 .
地质学报, 1995, (04) :306-325
[7]   中国超高压变质岩研究评述 [J].
从柏林 ;
王清晨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4, (24) :2214-2218
[8]   大别山东段高压变质岩中的金刚石 [J].
徐树桐 ;
苏文 ;
刘贻灿 ;
江来利 ;
季寿元 ;
A. I. Okay ;
A.M.C. Sengor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1, (17) :1318-1321
[9]   解析构造学刍议 [J].
马杏垣 .
地球科学, 1983, (03) :1-9
[10]  
中国主要大陆山链韧性剪切带及动力学[M]. 地质出版社 , 许志琴等著,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