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仓山—汉南隆起白垩纪以来的剥露作用:磷灰石(U-Th)/He年龄记录

被引:16
作者
常远 [1 ]
许长海 [1 ]
Peter WReiners [2 ]
周祖翼 [1 ]
机构
[1]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2] Department of Geosciences,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关键词
米仓山; 磷灰石; (U-Th)/He; 剥露; 秦岭造山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7 [矿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对米仓山南江南郑剖面上的13个花岗岩类样品进行了磷灰石(U-Th)/He测年和剥露速率计算,分析过程综合考虑了样品冷却速率、晶体大小等因素对磷灰石(U-Th)/He封闭温度的影响和地形起伏、岩体热传导、热对流及放射性元素生热等因素对地温场的影响.研究表明,米仓山南部沉积变形区自~50 Ma以来发生快速剥露(剥露速率为~70 m/Ma),新生代以来的剥蚀量超过了3 km;中部光雾山杂岩体记录了~90 Ma时一次快速剥露事件(剥露速率>75 m/Ma);北部汉南隆起区~100Ma以前以快速剥露为特点,平均剥露速率>40 m/Ma,此后转为缓慢剥露.整个米仓山汉南隆起区在90~50 Ma基本处于缓慢剥露状态,平均剥露速率仅有10~25 m/Ma.
引用
收藏
页码:912 / 91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大巴山弧形构造带形成与两侧隆起的关系:FT和(U-Th)/He低温热年代约束 [J].
许长海 ;
周祖翼 ;
常远 ;
GUILLOT Franois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0, 40 (12) :1684-1696
[2]   川东北地区中、新生代热历史的裂变径迹分析 [J].
沈传波 ;
梅廉夫 ;
郭彤楼 .
天然气工业, 2007, (07) :24-26+131
[3]   米仓山-大巴山前陆盆地下沙溪庙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 [J].
文华国 ;
郑荣才 ;
叶泰然 ;
高红灿 ;
柯光明 .
矿物岩石, 2005, (01) :83-90
[4]   晚新生代青藏高原构造挤出及其对中国东部裂陷盆地晚期油气成藏的影响 [J].
张岳桥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2) :162-169
[5]   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数据汇编(第三版) [J].
胡圣标 ;
何丽娟 ;
汪集旸 .
地球物理学报, 2001, (05) :611-626
[6]   对中国大陆壳体的放射性生热元素丰度的大地热流检验 [J].
汪洋 ;
汪集旸 ;
邓晋福 ;
熊亮萍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1, (02) :210-216
[7]  
40Ar/39Ar Thermochronological Constraints on the Timing of Collisional Orogeny in the Mian-Lite Collision Belt,Southern Qinling Mountains[J]. LI Jinyi, WANG Zongqi and ZHAO Min 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37.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1999(02)
[8]   米仓山叠加型推覆构造几何结构及演化 [J].
吴德超 ;
魏显贵 ;
杜思清 ;
刘援朝 ;
邓明森 ;
何政伟 .
矿物岩石, 1998, (S1) :22-26
[9]   汉南-米仓山区叠加东西向隆坳的北东向推覆构造 [J].
杜思清 ;
魏显贵 ;
刘援朝 ;
吴德超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1998, (03) :18-23
[10]   米仓山地区岩浆活动与构造演化 [J].
马润则 ;
肖渊甫 ;
魏显贵 ;
何政伟 ;
李佑国 .
矿物岩石, 1997, (S1) :7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