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晚新生代剥蚀厚度与弹性挠曲模拟

被引:21
作者
李勇
A L DENSMORE
周荣军
M A ELLIS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Institute of Geology
[3] 四川省地震局工程地震研究所
[4] Center for Earthquake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5]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6] ETH Zentrum
[7] CH- Zürich
[8] Switzerland
[9] 成都
[10] 不详
[11] University of Memphis
[12] Central Avenue
[13] Memphis
[14] TN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式; 裂变径迹; 剥蚀厚度; 剥蚀速率; 剥蚀卸载隆升; 构造缩短隆升; 弹性挠曲模拟; 晚新生代; 龙门山; 青藏高原东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龙门山是青藏高原东缘边界山脉,具有青藏高原地貌、龙门山高山地貌和山前冲积平原三个一级地貌单元。利用数字高程模式图像和裂变径迹年代测定方法研究和计算龙门山晚新生代剥蚀厚度与剥蚀速率,结果表明:3.6 Ma以来龙门山的剥蚀厚度介于1.91-2.16 km之间,剥蚀速率介于0.53-0.60 mm/a之间。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该地区岩石圈的弹性挠曲模拟,结果表明龙门山的隆升机制具有以构造缩短隆升和剥蚀卸载隆升相叠合的特点。3.6 Ma之前,龙门山的隆升与逆冲推覆构造负载有关,以构造缩短驱动的构造隆升为特色;3.6 Ma之后,龙门山的隆升与剥蚀卸载驱动的抬升有关,并以剥蚀卸载隆升为特色,进而提出了龙门山晚新生代以来的隆升机制以剥蚀成山作用为主的认识。
引用
收藏
页码:608 / 61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1] 龙门山冲断带与川西前陆盆地的形成演化.[M].刘树根著;.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