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鹰潭地区早稻氮素营养光谱诊断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23
作者
覃夏 [1 ,2 ]
王绍华 [1 ]
薛利红 [2 ]
机构
[1] 不详
[2]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南方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
[3] 不详
[4]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5] 不详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关键词
水稻; NDVI; 植株吸氮量; 推荐施肥; 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3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建立基于水稻冠层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早稻氮素诊断模型,并利用模型指导水稻生产实践,实现水稻氮素追肥的精确定量。【方法】基于不同氮肥处理的田间试验数据,建立了水稻冠层NDVI与植株吸氮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并利用独立试验数据进行了检验,筛选出最佳的氮素光谱诊断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水稻高产栽培经验,对早稻的追肥用量进行了实时推荐,并和当地农户施肥模式及氮肥-产量曲线计算出的最佳氮肥用量和产量进行对比。【结果】水稻关键生育时期(苗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的冠层NDVI与水稻植株吸氮量都呈显著正相关,相关性高于整个生育期,指数函数拟合效果要优于线性函数。独立试验检验结果表明,单生育时期的预测效果高于整个生育期,指数模型优于线性模型;其中,分蘖期和拔节期的光谱诊断模型表现最佳,预测精度分别为0.907和0.941。推荐施肥应用表明,与常规农户施肥模式相比,光谱诊断施肥模式在产量不减少的情况下降低了氮肥用量,提高了氮素利用率,而产量与常规施肥没有显著差异。在低密度和高密度处理下,光谱推荐施肥模式的施氮量与最佳施氮量的误差分别为2.12%、-2.22%;而产量与最高产量的误差分别为-0.75%、-5.04%。【结论】光谱推荐施肥模式可在保证产量的情况下,降低氮肥用量,提高氮肥农学利用率,在水稻生产中有较好的推广利用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691 / 69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水稻叶片营养的光谱诊断研究 [J].
谭昌伟 ;
庄恒扬 ;
周清波 .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9, (02) :50-53+68
[2]   中国土壤氮素研究 [J].
朱兆良 .
土壤学报, 2008, (05) :778-783
[3]   起身肥对水稻分蘖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J].
郑永美 ;
丁艳锋 ;
王强盛 ;
李刚华 ;
王惠芝 ;
王绍华 .
作物学报, 2008, (03) :513-519
[4]   水稻叶片全氮浓度与冠层反射光谱的定量关系 [J].
周冬琴 ;
田永超 ;
姚霞 ;
朱艳 ;
曹卫星 .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02) :337-344
[5]  
Predicting Nitrogen Status of Rice Using Multispectral Data at Canopy Scale[J]. J. S. BAILEY.Pedosphere. 2006(01)
[6]   水稻精确定量施氮研究 [J].
凌启鸿 ;
张洪程 ;
戴其根 ;
丁艳锋 ;
凌励 ;
苏祖芳 ;
徐茂 ;
阙金华 ;
王绍华 .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12) :2457-2467
[7]   氮素基、蘖肥用量对水稻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J].
丁艳锋 ;
刘胜环 ;
王绍华 ;
王强盛 ;
黄丕生 ;
凌启鸿 .
作物学报, 2004, (08) :762-767
[8]   太湖地区稻田氨挥发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J].
宋勇生 ;
范晓晖 ;
林德喜 ;
杨林章 ;
周健民 .
土壤学报, 2004, (02) :265-269
[9]   实时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J].
刘立军 ;
桑大志 ;
刘翠莲 ;
王志琴 ;
杨建昌 ;
朱庆森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3, (12) :1456-1461
[10]   基本苗数和施氮量对水稻氮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J].
王绍华 ;
曹卫星 ;
丁艳锋 ;
刘胜环 ;
王强盛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3, (04)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