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区碳气溶胶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1
作者
胡荣章 [1 ,2 ]
刘红年 [1 ,3 ]
张美根 [3 ]
张宁 [1 ]
机构
[1]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2] 中国民航总局北京气象中心
[3]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碳气溶胶; 排放清单; 数值模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常规的SO2排放源资料以及NOx和HC交通源排放资料,建立了一种估算城市地区黑碳(BC)、有机碳(OC)源排放清单的方法,并利用此方法建立了南京地区碳气溶胶的源排放清单。同时运用NJU-CAQPS模式系统及二次有机气溶胶模式模拟分析了南京地区一次碳气溶胶(BC)、一次有机碳(POC)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C)的浓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南京地区,机动车直接排放对城区一次碳气溶胶贡献率达到67.5%,机动车污染已成为主要来源;大气中的碳气溶胶浓度受到交通源(日变化)和气象条件(太阳辐射、温度、大气层结等)的共同影响;OC与BC的质量比冬季高于夏季,平均为2.62;SOC与OC的质量比夏季高于冬季,平均为19.8%。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7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太原冬季PM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变化特征 [J].
孟昭阳 ;
张怀德 ;
蒋晓明 ;
颜鹏 ;
王雁 ;
林伟立 ;
张养梅 ;
王淑凤 .
应用气象学报, 2007, (04) :524-531
[2]   华南地区网格化在路机动车污染排放量估算与分析 [J].
冯业荣 ;
王安宇 ;
吴兑 ;
樊琦 .
热带气象学报, 2007, (03) :229-236
[3]   南京市重点工业源对城市空气质量影响的数值模拟 [J].
王学远 ;
蒋维楣 ;
刘红年 ;
王咏薇 ;
张予燕 .
环境科学研究, 2007, (03) :33-43
[4]   城市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系统对PM2.5的数值模拟研究 [J].
欧阳琰 ;
蒋维楣 ;
刘红年 .
环境科学学报, 2007, (05) :838-845
[5]   北京市碳黑气溶胶排放清单估算及预测 [J].
刘源 ;
邵敏 .
科学通报, 2007, (04) :470-476
[6]   有机气溶胶的来源与形成研究现状 [J].
谢绍东 ;
于淼 ;
姜明 .
环境科学学报, 2006, (12) :1933-1939
[7]   中国大陆黑碳气溶胶排放清单 [J].
曹国良 ;
张小曳 ;
王亚强 ;
车惠正 ;
陈东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6, (06) :259-264+317
[8]   南京市PM2.5物理化学特性及来源解析 [J].
黄辉军 ;
刘红年 ;
蒋维楣 ;
黄世鸿 ;
张予燕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6, (06) :713-722
[9]   机动车污染排放模型研究综述 [J].
霍红 ;
贺克斌 ;
王歧东 .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6, (07) :526-530
[10]  
深圳冬、夏季大气细粒子及其二次组分的污染特征[J]. 牛彧文,何凌燕,胡敏,张静,赵云良.中国科学(B辑 化学). 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