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区人工沙棘林水土保持作用机理及效益

被引:25
作者
陈云明
刘国彬
徐炳成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杨凌,杨凌,杨凌
关键词
人工沙棘林; 黄土丘陵区; 水土保持作用; 机理;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05.0002
中图分类号
S714.7 [森林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沙棘是我国半干旱地区用于水土保持造林的主要生态 经济型树种,在“三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对野外试验资料分析表明,7~10龄沙棘林冠年平均截留率为8 5 % ,6~10龄沙棘林地枯落物层单次可截留0 89mm降水;沙棘林通过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具有提高土壤入渗和抗冲性能作用,其中土壤中毛根数量是决定土壤抗冲能力的主要指标.沙棘林的水土保持作用随林龄变化明显,幼林(2~3龄)阶段的作用很小,降水特性是决定林地产流产沙量的主要因素;成林(4~5龄)阶段,产流产沙量受降水和林分生长的共同影响;成林后(6~12龄)阶段,降水特性的影响很小,林地产流产沙量维持相对稳定,年径流深与侵蚀模数分别为0 3~3 4mm、0~6 75t·km-2 .幼林至成林(2~5龄)阶段,径流含沙量急剧减少,成林后(6~12龄)阶段,径流含沙量趋于稳定,含沙量变化在0~5 0 9kg·m-3 .
引用
收藏
页码:595 / 59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沙棘和柠条水分利用与适应性特征比较 [J].
徐炳成 ;
山仑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11) :2025-2028
[2]   我国沙棘水土保持功能研究进展与展望 [J].
陈云明 ;
刘国彬 ;
徐炳成 ;
陈永勤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4, (02) :88-92+102
[3]   人工沙棘林水文水土保持作用机理研究 [J].
陈云明 ;
陈永勤 .
西北植物学报, 2003, (08) :1357-1361
[4]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沙棘优良品种引种栽培试验研究 [J].
李代琼 ;
黄瑾 ;
姜峻 ;
白岗栓 .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 2003, (02) :23-27
[5]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人工沙棘林水土保持和土壤水分生态效益分析 [J].
陈云明 ;
刘国彬 ;
侯喜录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11) :1389-1393
[6]   黄土丘陵区沙棘群落特性及林地水分、养分分析 [J].
阮成江 ;
李代琼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9) :1061-1064
[7]   恢复生态学与黄土高原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问题 [J].
黄志霖 ;
傅伯杰 ;
陈利顶 .
水土保持学报, 2002, (03) :122-125
[8]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重建后的物种多样性研究 [J].
王国梁 ;
刘国彬 ;
侯喜禄 .
山地学报, 2002, (02) :182-187
[9]   黄土高原荒坡与林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研究 [J].
孙长忠 ;
黄宝龙 ;
刘淑明 ;
陈海滨 .
应用生态学报, 2000, (04) :523-526
[10]   黄土高原人工林草地“土壤干层”问题初探 [J].
侯庆春 ;
韩蕊莲 ;
韩仕锋 .
中国水土保持, 1999, (05) :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