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足迹看上海的可持续发展

被引:10
作者
周冯琦
机构
[1] 上海社会科学院资源环境研究中心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城市可持续发展;
D O I
10.19626/j.cnki.cn31-1163/f.2007.11.009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对可持续发展程度的定量测度和评价是加强可持续发展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与众多量化方法相比,生态足迹通过测量人类对自然生态服务的需求与自然所能提供的生态服务之间的差距,提供了一个核算城市、区域、国家和全球自然资本利用的简明框架。本文以上海市为案例,估算了1995年~2005年间上海生态足迹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2005年上海市生态足迹为3.68hm2/人,其中能源生态足迹为3.03 hm2/人,而生态承栽力仅为0.12 hm2/人。由此可见,上海地区单靠本区域内的生态资源(尤其是能源)已经无法支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上海市的发展严重依赖其他地区自然资源的输入。因此,上海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区域生态资源外部供应的可持续性。在上海今后的发展中,保证能源安全,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设节约型社会和提高资源规划管理能力是工作中的重点。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6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2]   成都市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的生态足迹分析 [J].
张泽洪 ;
朱飞燕 .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6, (02) :100-103
[3]   生态足迹的修正及其在城市生态规划中的应用——以上海市为例 [J].
高成康 ;
王少平 ;
陆雍森 ;
李建华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6, (04) :58-60+99+118
[4]   生态足迹理论对生态城市建设的启示 [J].
叶田 ;
杨海真 ;
王洪洋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6, (01) :89-91+120
[5]   重庆市2002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J].
卢洪英 .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5, (03) :10-13
[6]   广东省生态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生态足迹时间维动态分析 [J].
高长波 ;
张世喜 ;
莫创荣 ;
陈新庚 .
生态环境, 2005, (01) :57-62
[7]   城市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以广州为例 [J].
郭秀锐 ;
杨居荣 ;
毛显强 .
地理研究, 2003, (05) :654-662
[8]   转型期城市生态学前沿研究进展 [J].
王如松 .
生态学报, 2000, (05) :830-840
[9]   National natural capital accounting with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concept [J].
Wackernagel, M ;
Onisto, L ;
Bello, P ;
Linares, AC ;
Falfán, ISL ;
García, JM ;
Guerrero, AIS ;
Guerrero, CS .
ECOLOGICAL ECONOMICS, 1999, 29 (03) :375-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