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3 条
上边界条件对多年冻土地温场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分析
被引:22
作者: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盛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吴吉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李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胡晓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来源:
关键词:
多年冻土;
地温;
数值模拟;
上边界条件;
冻土退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14 [冻土学];
学科分类号:
070501 ;
摘要:
以玛多地区多年冻土为背景,建立多年冻土地温场的数值计算模型,以不同的方式考虑近60 a来的气温变化构成不同的上边界条件,通过模型计算分析不同上边界条件下的不同时期温度场、未来冻土退化特征.结果表明:在上边界条件中采用气象站实测近60 a波动温度值和采用近60 a平均恒定值时,浅层冻土地温差异明显,且越浅层地温与越近时间的上边界条件相关.预测未来100 a冻土地温变化趋势发现,相同升温速率和升温初始温度条件下,上边界采用实测60 a波动温度值对冻土退化过程影响较小;升温初始温度值提高到与趋势线衔接后,冻土退化起始时间从约第45年提前到约第20年;60 a实测温度和升温初始温度值均提高到与其初始温度场上边界条件衔接后,冻土退化起始时间从约第20年提前到约第15年;冻土退化从开始到完全退化经历时间为25 a左右.
引用
收藏
页码:802 / 81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未来50a中国地区冻土面积分布变化
[J].
王澄海
;
靳双龙
;
施红霞
.
冰川冻土,
2014, 36 (01)
:1-8

王澄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靳双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2]
中国冻土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
[J].
杨建平
;
杨岁桥
;
李曼
;
谭春萍
.
冰川冻土,
2013, (06)
:1436-1445

杨建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曼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谭春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
祁连山区黑河上游多年冻土分布考察
[J].
王庆峰
;
张廷军
;
吴吉春
;
彭小清
;
钟歆玥
;
牟翠翠
;
王康
;
吴青柏
;
程国栋
.
冰川冻土,
2013, (01)
:19-29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廷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National Snow and Ice Data Center,University of Colorado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吴吉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钟歆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牟翠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吴青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4]
气候变化情景下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变化预测
[J].
张中琼
;
吴青柏
.
冰川冻土,
2012, (03)
:505-511

张中琼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吴青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5]
青海高原中、东部多年冻土及寒区环境退化
[J].
罗栋梁
;
金会军
;
林琳
;
何瑞霞
;
杨思忠
;
常晓丽
.
冰川冻土,
2012, (03)
:538-546

罗栋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何瑞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杨思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常晓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6]
青藏高原地气温差变化分析
[J].
张文纲
;
李述训
;
吴通华
;
庞强强
.
地理学报,
2006, (09)
:899-910

张文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藏北高原冰冻圈特殊环境与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李述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藏北高原冰冻圈特殊环境与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吴通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藏北高原冰冻圈特殊环境与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庞强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藏北高原冰冻圈特殊环境与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7]
青藏高原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与多年冻土的关系
[J].
吴青柏
;
蒋观利
;
蒲毅彬
;
邓友生
.
地质通报,
2006, (Z1)
:29-33

吴青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蒋观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邓友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8]
冻土温度状况研究方法和应用分析
[J].
李述训
;
吴通华
.
冰川冻土,
2004, (04)
:377-383

李述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吴通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9]
未来50与100a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变化情景预测
[J].
南卓铜
;
李述训
;
程国栋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 (06)
:528-534

南卓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工程冻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工程冻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工程冻土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兰州,兰州

李述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工程冻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工程冻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工程冻土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兰州,兰州

程国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工程冻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工程冻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工程冻土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兰州,兰州
[10]
中国西部环境演变及其影响研究
[J].
秦大河
;
丁一汇
;
王绍武
;
王苏民
;
董光荣
;
林而达
;
刘春蓁
;
佘之祥
;
孙惠南
;
王守荣
;
伍光和
.
地学前缘,
2002, (02)
:321-328

秦大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局,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气象局,兰州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兰州寒区旱区环境

丁一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局,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气象局,兰州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兰州寒区旱区环境

王绍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局,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气象局,兰州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兰州寒区旱区环境

王苏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局,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气象局,兰州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兰州寒区旱区环境

董光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局,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气象局,兰州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兰州寒区旱区环境

林而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局,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气象局,兰州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兰州寒区旱区环境

刘春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局,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气象局,兰州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兰州寒区旱区环境

佘之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局,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气象局,兰州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兰州寒区旱区环境

孙惠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局,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气象局,兰州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兰州寒区旱区环境

王守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局,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气象局,兰州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兰州寒区旱区环境

伍光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局,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气象局,兰州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兰州寒区旱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