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波作用量密度在一次华北暴雨模拟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5
作者
骆凯 [1 ,2 ,3 ]
李耀东 [2 ]
章亦涛 [4 ]
机构
[1]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
[2] 北京航空气象研究所
[3] 部队气象中心
[4] 部队气象台
关键词
华北暴雨; 数值模拟; 广义波作用量密度; “配料法”; nzh指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先运用WRF模式对2008年8月发生在华北地区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WRF模式比较合理地再现了这个时段的暴雨天气过程。然后利用模式输出结果对两种特殊的广义波作用量密度进行诊断分析,发现两种广义波作用量密度的高值区基本上能够覆盖主要的降水区域,但是在其高值中心与降水中心的对应上存在一定偏差。于是,再借鉴"配料法"的思想,构造了nzh指数,研究发现,其对流层中低层平均值的高值区与前1 h降水落区的对应比单一的诊断量要好;在降水区域上空,nzh指数高值中心位置的上升会伴有降水强度的加大;与此同时,随着其中心强度的增大,降水强度也会增大。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8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 [11] “99.8”山东特大暴雨形成机制的数值模拟分析
    赵宇
    龚佃利
    刘诗军
    孙兴池
    [J]. 高原气象, 2006, (01) : 95 - 104
  • [12] 暴雨预报.[M].章淹等编著;.气象出版社.1990,
  • [13] An operational ingredients-based methodology for forecasting midlatitude winter season precipitation..Wetzel S W;Martin J E;.Wea.Forecasting.2001, 01
  • [14] “03.7”梅雨锋暴雨的中尺度模拟和诊断分析
    张冰
    胡隐樵
    傅培健
    [J]. 高原气象, 2005, (03) : 378 - 386
  • [15] 2000年7月西南涡暴雨过程的分析和数值模拟
    姜勇强
    张维桓
    周祖刚
    张志华
    [J]. 高原气象, 2004, (01) : 55 -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