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融和非冻融条件下包气带土壤墒情垂向变化的试验与分析

被引:20
作者
常龙艳 [1 ,2 ]
戴长雷 [1 ,2 ]
商允虎 [1 ,2 ]
李治军 [1 ,2 ]
刘月 [1 ,2 ]
机构
[1] 黑龙江大学水利电力学院
[2] 黑龙江大学寒区地下水研究所
关键词
冻土层; 包气带; 墒情; 冻土保墒; 哈尔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2.7 [土壤水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冻结层的存在使得寒区有着与非寒区差别明显的水文循环过程,土壤冻融规律、水热盐运移、融雪水入渗等已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对象.寒区低温条件下冻融土壤持水性质与非冻融土壤不同,其包气带冻结层往往具有弱透水性、蓄水保墒和隔热减渗的作用,使得寒区春季冻结层土壤的墒情较高.以冻融土壤和非冻融土壤墒情对比监测为基础,选取地表以下100 cm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在黑龙江大学呼兰校区设置冻融和非冻融对比监测试验场,同时段、同频率、同埋深(间隔20 cm土层)进行土壤结构、水热及环境参数监测.通过对比分析了不同埋深不同冻融阶段的墒情参数,量化了低温冻融条件下土壤墒情较非冻融土壤的高出部分,最后对冻土保墒的机理进行探讨与分析.结果表明:冻结条件下土壤水分重新分布,在土水势的作用下由非冻结区向冻结区迁移.初冻期地表土壤墒情达到最大,冻结期土壤最大墒情值随冻结锋面迁移分别在20、40、60 cm处达到最大,稳定冻结期和融化初期在80 cm处达到最大;土壤最大墒情值一般在冻结锋面前沿的10~20 cm处,较好地保持了土壤水分.无论是从空间(不同埋深)还是时间(不同冻融阶段)角度分析,冻融土壤含水率均大于非冻融土壤,二者含水率的差值随埋深和冻融阶段的推移而加大,在稳定冻结期80 cm处达到最大,差值量可达6.4%7.8%.
引用
收藏
页码:1031 / 104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多年冻土区公路病害对冻土地温和含冰类型的敏感性分析 [J].
徐安花 .
冰川冻土, 2014, 36 (03) :622-625
[2]   寒区冻土层水理性质研究 [J].
戴长雷 ;
常龙艳 ;
孙思淼 ;
吕雅洁 ;
刘月 ;
黄集华 .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2013, 4 (02) :1-8+18
[3]   积雪水文模拟中的关键问题及其研究进展 [J].
李弘毅 ;
王建 .
冰川冻土, 2013, 35 (02) :430-437
[4]   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监测进展 [J].
常晓丽 ;
金会军 ;
何瑞霞 ;
荆宏远 ;
李国玉 ;
王永平 ;
罗栋梁 ;
于少鹏 ;
孙海滨 .
冰川冻土, 2013, (01) :93-100
[5]   冻土区的地下水基础研究——《寒区冻结层上水》简介(英文) [J].
VRAlekseev ;
马巍 ;
赵淑萍 .
冰川冻土, 2012, (04) :906-911
[6]   温度-湿度-荷载综合作用下路基冻融过程试验研究 [J].
毛雪松 ;
杨锦凤 ;
张正波 ;
郑小忠 ;
周雷刚 .
冰川冻土, 2012, 34 (02) :427-434
[7]   新疆北疆地区季节性冻土结冻过程与日积温的关系 [J].
白磊 ;
李兰海 ;
李倩 ;
包安明 .
冰川冻土, 2012, (02) :328-335
[8]   积雪和冻土保墒监测试验方案分析与设计 [J].
戴长雷 ;
常龙艳 ;
梁丽青 ;
彭程 .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2011, 2 (04) :27-32
[9]   季节冻结深度自动监测技术试验 [J].
汪恩良 ;
孙景路 ;
高占坤 ;
常俊德 .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11, 31 (04) :87-89
[10]   寒冷地区融雪径流和融冻期降雨径流计算模型初探 [J].
李龙辉 ;
肖迪芳 ;
杨春生 .
水文, 2011, 31 (02) :84-8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