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大别碰撞造山带的基本组成与结构

被引:75
作者
钟增球
索书田
张宏飞
周汉文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碰撞造山带; 组成; 结构; 桐柏-大别;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桐柏 -大别碰撞造山带的组成与结构 ,主要是印支期碰撞及高压、超高压变质期后伸展构造和中新生代热 -构造演化的结果 .在组成上 ,除了燕山期及其后的岩浆活动和盆地堆积产物以外 ,主要包括核部杂岩单元、超高压单元、高压单元、绿帘 -蓝片岩单元和沉积盖层单元等 ,此外还有一些镁铁质和超镁铁质岩体残留或侵入其中 .桐柏 -大别碰撞造山带的整体结构样式类似于北美西部的变质核杂岩带 ,即以总体具穹隆形态及多层拆离滑脱带的发育为特征 ,构成了以罗田和桐柏山为核部的两个穹隆 .超高压单元、高压单元和绿帘蓝片岩单元作为不同的岩片夹持于核部杂岩和沉积盖层之间 ,其分布格局受碰撞期后伸展构造格架所制约 .
引用
收藏
页码:560 / 56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北大别片麻岩的锆石U-Pb年龄离子探针测定及其地质意义 [J].
吴元保 ;
陈道公 ;
E.DELOULE ;
夏群科 ;
李彬贤 ;
程昊 .
地质论评, 2001, (03) :239-244
[2]   桐柏-大别山区高压变质相的构造配置 [J].
游振东 ;
钟增球 ;
张泽明 .
地学前缘, 1999, (04) :237-244
[3]   大别山北部中酸性片麻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大地构造意义 [J].
刘贻灿 ;
徐树桐 ;
江来利 ;
陈冠宝 ;
吴维平 ;
苏文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999, (03) :222-229
[4]   大别山辉石岩-辉长岩体的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附视频 [J].
李曙光 ;
洪吉安 ;
李惠民 ;
江来利 .
高校地质学报, 1999, (03) :351-352+354
[5]   大别山北部榴辉岩的发现及其岩相学特征 [J].
徐树桐 ;
苏文 ;
刘怡灿 ;
王汝成 ;
江来利 ;
吴维平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9, (13) :1452-1456
[6]   大别山-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研究的最新进展 [J].
从柏林 ;
王清晨 .
科学通报, 1999, (11) :1127-1141
[7]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的大地构造框架 [J].
王清晨 ;
从柏林 .
岩石学报, 1998, (04) :76-87
[8]   榴辉岩和围岩片麻岩之间的关系:来自片麻岩副矿物包裹体的研究 [J].
刘景波 ;
吴颖 ;
国联杰 .
科学通报, 1997, (23) :2531-2534
[9]   北大别榴辉岩的确定及其地质意义 [J].
魏春景 ;
单振刚 ;
张立飞 ;
王式洸 ;
常宗广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7, (17) :1832-1836
[10]   大别山-苏鲁地体超高压变质年代学——Ⅱ.锆石U-Pb同位素体系 [J].
李曙光 ;
李惠民 ;
陈移之 ;
肖益林 ;
刘德良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7, (03) :2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