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协调视域下城乡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机制研究

被引:17
作者
张国献
机构
[1]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经济伦理研究中心
[2]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利益协调; 城乡; 生产要素; 双向流动; 经济伦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3 [国民经济计划及其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201 ;
摘要
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现实中的城乡生产要素却流动不顺畅、流向不合理、分配不公平、市场化不均衡,原因在于:历史惯性使然、社会二元结构分割、体制政策摩擦及产业关联迟滞。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必须建构城乡劳动力双向流动保障机制、资本要素自由流动激励机制、土地要素流转机制、技术扩散传导机制、优秀人才引进机制和信息交流互动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70 / 75+126 +12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当前温州老板“跑路”问题研究评析 [J].
张国献 .
现代经济探讨, 2012, (07) :78-82
[2]   我国城乡发展差别的根源追索 [J].
赵永建 .
现代经济探讨, 2012, (06) :39-43
[3]   三重二元结构下的人口流动模型:对民工荒的一个新的研究框架 [J].
夏永祥 ;
魏玮 .
当代经济科学, 2012, 34 (01) :12-17+124
[4]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形成的宏观机制分析——中国存在Kuznets倒“U”曲线吗 [J].
杨新铭 .
当代经济科学, 2012, 34 (01) :83-91+127
[5]   论我国城乡生产要素的调整与自由结合 [J].
张述凯 .
商业时代, 2011, (34) :4-5
[6]   国外城乡发展经验对我国中部地区城乡统筹的启示——从生产要素流动性角度分析 [J].
徐玮 ;
谢文君 .
江西社会科学, 2011, 31 (07) :250-254
[7]   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的生产要素流动及激励措施探析——以重庆为例 [J].
任晓红 ;
李世佼 .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9 (03) :53-57
[8]   中国城乡经济生产要素绩效比较研究 [J].
许冰 ;
章上峰 .
农业技术经济, 2008, (01) :104-109
[9]   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的原因:一个要素流动和集聚经济的视角 [J].
陈良文 ;
杨开忠 .
当代经济科学, 2007, (03) :35-42+124
[10]   山东省城乡社会经济资源配置和生产要素流动的统筹机制与政策 [J].
戎丽丽 ;
黄保亮 ;
胡继连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4) :7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