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旱坡地长期定位保护性耕作研究——Ⅰ.连年免耕和深松覆盖对冬小麦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25
作者
王育红 [1 ]
蔡典雄 [2 ]
姚宇卿 [1 ]
王小彬 [2 ]
吕军杰 [1 ]
李俊红 [1 ]
丁志强 [1 ]
张洁 [1 ]
机构
[1] 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2]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长期定位试验; 旱区坡耕地; 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345 [有机农业];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长期定位试验方法(1999~2006年),在豫西旱区坡耕地上进行了不同保护耕作冬小麦生育及产量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深松覆盖和免耕覆盖随着实施年限增加,均有增产效果。深松覆盖稳产、增产效果好于免耕覆盖。与传统耕作比,深松覆盖增产幅度为4.88%20.90%,平均增产8.77%。免耕覆盖在实施初表现出显著减产,但免耕覆盖在生育期内干旱及夏休闲干旱年份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平均增产3.70%。免耕覆盖和深松覆盖下冬小麦前期生长发育迟缓,株高降低、主茎叶龄、单株分蘖、次生根数和叶面积减少,根重和生物量减轻;拔节后,冬小麦生长发育快,各项指标(除单株分蘖)逐渐赶上并超过传统耕作。从灌浆特性分析,免耕覆盖和深松覆盖能提高最大灌浆速率,延缓后期灌浆速率下降,延长灌浆时间,进而提高小麦的千粒重。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中国保护性耕作研究分析——保护性耕作与作物生产 [J].
谢瑞芝 ;
李少昆 ;
李小君 ;
金亚征 ;
王克如 ;
初震东 ;
高世菊 .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09) :1914-1924
[2]   渭北旱地冬小麦不同覆盖模式增温效应研究 [J].
党占平 ;
刘文国 ;
周济铭 ;
强秦 ;
曹卫贤 ;
高亚军 ;
李生秀 .
西北农业学报, 2007, (02) :24-27
[3]   免耕对黑土春夏季节温度和水分的影响 [J].
张晓平 ;
方华军 ;
杨学明 ;
梁爱珍 ;
吴尚华 .
土壤通报, 2005, (03) :313-316
[4]   秸秆还田的生化他感效应研究初报 [J].
杨思存 ;
霍琳 ;
王建成 .
西北农业学报, 2005, (01) :52-56
[5]   麦秸覆盖对土壤温湿度变化和夏棉生长发育的影响 [J].
马宗斌 ;
李伶俐 ;
房卫平 ;
谢德意 ;
杨铁刚 .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4, (04) :379-383
[6]   国外作物免耕栽培的研究与应用 [J].
邹应斌 .
作物研究, 2004, (03) :127-132
[7]   豫西旱坡地高留茬深松对冬小麦生态效应的研究 [J].
王育红 ;
姚宇卿 ;
吕军杰 ;
黄江涛 ;
张洁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4, (02) :151-153
[8]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效益和应用前景分析 [J].
常旭虹 .
耕作与栽培, 2004, (01) :1-3+44
[9]   保持耕作技术对旱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 [J].
姚宇卿 ;
吕军杰 ;
王育红 ;
李云德 ;
潘永 ;
刘红旗 .
西北农业学报, 2003, (02) :41-43
[10]   不同耕作方式对坡耕地土壤水分及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 [J].
吕军杰 ;
姚宇卿 ;
王育红 ;
王海洋 ;
张宪初 .
土壤通报, 2003, (01) :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