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北旱地冬小麦不同覆盖模式增温效应研究

被引:21
作者
党占平 [1 ]
刘文国 [1 ]
周济铭 [1 ]
强秦 [1 ]
曹卫贤 [1 ]
高亚军 [2 ]
李生秀 [2 ]
机构
[1]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冬小麦; 覆盖模式; 土壤温度; 旱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不同覆盖模式旱地冬小麦土壤温度的分析表明,覆盖栽培对提高土壤温度具有明显的作用,平覆地膜穴播栽培和垄沟栽培能够有效地提高旱地冬小麦全生育期积温和越冬期前的土壤温度,表层土壤增温幅度最大,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增温幅度逐渐减少,中午(14:00时)增温幅度大于早(8:00时)、晚(18:00时),从而有利于形成壮苗和冬前有效分蘖。秸秆覆盖栽培在苗期和分蘖期虽有一定的增温效果,但越冬期后土壤温度明显降低,抑制了春季有效分蘖的形成和拔节孕穗期的生长发育。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2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旱地小麦不同栽培条件对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J].
刘文国 ;
张建昌 ;
曹卫贤 ;
党占平 ;
强秦 ;
高亚军 ;
李生秀 .
西北农业学报, 2006, (05) :47-51
[2]   多种栽培模式下旱地小麦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 [J].
刘文国 ;
张建昌 ;
曹卫贤 ;
党占平 ;
强秦 ;
高亚军 ;
李生秀 .
西北农业学报, 2006, (04) :112-116
[3]   灌溉与秸秆覆盖条件下冬小麦农田小气候特征 [J].
李全起 ;
陈雨海 ;
于舜章 ;
吴巍 ;
周勋波 ;
董庆裕 ;
余松烈 .
作物学报, 2006, (02) :306-309
[4]   旱地小麦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水分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 [J].
强秦 ;
曹卫贤 ;
刘文国 ;
张建昌 ;
党占平 ;
刘金海 ;
高亚军 ;
翟丙年 ;
李生秀 .
西北植物学报, 2004, (06) :1066-1071
[5]   渭北旱塬不同覆盖对冬小麦生产综合效应研究 [J].
方日尧 ;
同延安 ;
梁东丽 .
农业工程学报, 2004, (01) :72-75
[6]   冬小麦膜沟栽培的增产效应 [J].
李志军 .
土壤肥料, 2003, (06) :34-36
[7]   旱地小麦覆盖栽培高产机理研究 [J].
赵海祯 ;
梁哲军 ;
齐宏立 ;
王玉香 ;
邵新胜 ;
聂安全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2, (02) :1-4
[8]   冬小麦田秸秆覆盖的小气候效应 [J].
杜尧东 ;
刘作新 ;
赵国强 ;
王丽娟 .
生态学杂志, 2000, (03) :20-23+75
[9]   地膜小麦土壤温度动态变化研究 [J].
张保军 ;
韩海 ;
朱芬萌 ;
张爱英 .
水土保持研究, 2000, (01) :59-62
[10]   渭北干旱山区地膜冬小麦不同覆膜方式栽培效果 [J].
王小明 ;
党建昌 ;
赵存存 ;
安向东 ;
叶世兰 ;
邵克信 .
甘肃农业科技, 2000, (02) :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