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小麦采用不同栽培模式,通过对各生育阶段不同层次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垄沟栽培、平覆膜、覆草、常规4种模式处理,全生育期各层土壤水分均呈降低趋势,尤以0~80 cm土层水分变化最为明显,降低幅度最大;4种栽培模式主要影响小麦生长前期0~80 cm土层水分变化,其中垄沟栽培和覆草栽培贮水效果明显高于平覆膜和常规栽培;小麦生长后期各种栽培模式难以控制上层土壤水分的大量损失,而各种模式在全生育期均对120 cm以下土层水分影响不明显。120 cm以下土层水分贮量在生育后期明显高于上层土壤水分。因此,进一步研究如何控制小麦生长后期上层土壤水分损失和怎样利用深层土壤水分,在旱原地区具有重要的意义。